,四周顿时一片震惊,无数修士的面色变得微妙起来,他们认为清缘的言论过于狂傲。
唯有觉云面不改色,仿佛对清缘的回答早有所料,既没有表现出惊讶,也不打算就此展开争论。
他转而提出了新的问题:“既然自称为道,理应行为端正。
据我所知,你虽然在人间积累了不少功德,但身边有女子随行,显然未能彻底断绝世俗情感。
既然六根不净,又怎能自称为道?”
觉云的策略可谓高明,他深知清缘不仅智慧超群,法力也极为深厚,若直接与其辩论道学,恐怕难占上风。
因此,他选择从清缘个人德行这一点入手,试图动摇其根基。
然而,对于清缘来说,这一切不过是雕虫小技。
他淡然一笑,反问道:“首座是否严守佛门的戒律?”
觉云稍显迟疑后,肯定地回答:“我自然遵循佛门戒律。”
清缘点头认可,继而又问:“那么,首座是否已成佛?”
“尚未。”
首座坦诚相告,他并未像清缘那般大胆地自封为佛。
接着,清缘语气平和地解释道:“即便是首座这般勤勉修行之人,一生恪守戒律,亦未能成佛。
这说明,持戒并非成佛证道的唯一途径,而只是一种辅助修行的方法。”
此言令觉云眉头紧锁,却无法找到反驳的理由。
清缘巧妙地运用对手自身的例子,证明了持戒并不是成佛的必要条件,它仅仅是为了净化心灵的工具。
随后,清缘指着身旁的秦月婵说道:“你因她是女子,便指责我沉迷红尘。
但实际上,我心中只有纯净的道,因此在我眼中,她只是一位虔诚信徒,无关性别或种族。
你心中存有世俗观念,故所见皆为红尘;而我心中充满道义,所见皆为道义。
我的道心已经超越了你,更加清澈透明,因此我不需要这些繁文缛节。”
清缘的话语犀利而有力,每个字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在场的修士听罢,无不感到震撼,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对清缘的智慧表示敬佩。
觉云见状,不禁叹了一口气。
他意识到,清缘的心境水平与自己不相上下,想要通过论道说服对方几乎不可能。
若非肩负菩萨交付的重任,关乎整个佛门的气运,他或许会选择放弃。
然而,此刻他别无选择,只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