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子还是能够穿过这层绝缘体,跑到另一边去。”
“这样一来,晶体管原有的工作性能就会被打乱,栅极电压也很难控制电流的流动状况。”
“综上所说,依照现行的物理法则推断,硅材料芯片所能达到的极致制造尺度大约就是1纳米附近,而现在的产品已经做到了2纳米级别,几乎一步之遥。”
讲到这里,董明亮悄悄看了汤城一眼。
发现对方并没有露出丝毫厌烦或者烦躁的情绪,他心里稍松了些。
于是继续说道:
“假如只是制造工艺的难关,也许还有赶上对手的可能,但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专利封锁。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高精尖光刻机相关的知识产权都被国外掌握。”
“即使我们真抢先别人一步开发出1nm设备,在关键技术上也绕不开别人拥有的大量专利,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向上攀爬。”
“这就带来了现实难题——如果人家不同意授权,哪怕我们真做出这台机器,也根本无法投产使用,哪怕自家公司试一下,也会面临巨额的赔偿。”
“这种由法律构筑起的障碍,实际上封死了许多潜在的突破路径,原本如果未来道路宽广一点,或许能找到替代方案曲线突围,但现在这条路已经被堵死。”
说到这里,董明亮迟疑了一下才问道:“汤董,这些内容您大概明白了吗?”
汤城点了点头说道:“意思就是,硅芯片快要触及最小工艺界限,而现有专利布局也让咱们很难实现光刻设备的进步。”
看他情绪平稳,董明亮接着补充道:
“我说的只是技术研发方面的挑战,除此之外还有生产工艺的问题。”
“一部高端光刻机里面有十万个零部件,多数都是光学镜片、紫外光源和高精度平台等特殊组件,国内很难制造,关键零件外国还不卖给咱们。”
“缺了这些高精度元器件,就算技术突破,也不可能真正落地量产出来——换句话说,我们是有能力设计出来,但却没工具去实现。”
“技术天花板低,专利封锁严,核心部件受限,整个研发过程充满困难,而且很多困难短时间内几乎无解。” 把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讲出来后,董明亮感觉轻松了不少。
不管将来汤城还愿不愿意继续投钱进来,该说的都已经说清楚了。
唯一的遗憾是,这支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研发团队恐怕保不住了。
没人会在没有希望的领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