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他们本就是各个诸侯国的学子修士,在魏国安邑学宫求学。若是大魏强盛,招揽贤才,他们便留在魏国。
\n
既然大魏仙朝不愿意变法,他们自投其它大国。
\n
有苏仙朝。
\n
太宰府。
\n
太宰墨翟忙碌了小半月,终于准备好了有苏仙朝的第一场大科考的流程。
\n
考核的内容,是境界修为占一半分,天下诸子百门的圣道经典占另一半分。
\n
修为境界,本身就代表了一名修士的实力。
\n
而对诸子圣典的理解,则往往可以看出一名修士的想法,心思,态度。
\n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若是想法不一样,纵然是修为境界高,也不可能录取。
\n
历朝历代以来,诸子百门留下的圣典不计其数,都可以拿来考学子!
\n
“陛下!
\n
臣建议,成立有苏学政院,请稷下学宫荀夫子担任院长,专门负责诸子大考出题,按照分数确定诸子百门,每一门的前三名。”
\n
“由臣和诸位大臣们,一起主持三年一届诸子科举大考,录取诸子百门分榜的前三甲!”
\n
“最后,由陛下亲自阅卷诸子三甲,定下总榜的状元、榜眼、探花。
\n
诸子总榜的三甲,直接进入朝廷,安排官职。
\n
诸子分榜的三甲,安排到郡县地方担任县尹,经过历练再阙升!”
\n
墨翟道。
\n
“如此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