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同样不差。尤其是卫家早在朝廷决定设置通商口岸,并且在上海开埠和设置海关后就敏锐察觉到了朝廷的用意,所以卫家果断减少甚至中止了这些走私的行为,转而着手准备在上海开埠后从正常渠道建立商路,从中大干一场了。
\n
毕竟走私的获利虽然多,但有更好的正常出口渠道实际上也不比走私差。前者别看利益惊人,可付出代价和成本同样也高。走私行为需要打通各个关节,包括官场、地方还有其他方方面面,这些可不是白白来的,全要靠银子通路和维持。
\n
而且走私的规模通常不可能大,船只也基本都是些中等船和普通的小船,装载的货物数量有限。哪怕获利丰厚,从整体来看还是比不上大批量的直接出口。
\n
“太子殿下问什么,你就答什么!我卫家世代忠于朝廷,有什么不好说的?”正在卫绪华迟疑的时候,卫老爷子突然开口说了这么一句,卫绪华猛然醒悟过来。
\n
“不瞒殿下,意见不同者固然也有,但以在微臣来看,反对者的确有,但这些人除少部分是地方士绅家族外,还牵涉到了一些官场的关系,反而世家大族却是不多。”
\n
“这是为何?”朱敏澜好奇问道。
\n
卫绪华道:“世家大族眼光都不差,而且这些家族能流传数百年甚至千年,基业深厚。如在之前,大明未开海时,私下出海自然都有,但而今情况不同,从实际来看已无必要。”
\n
“仅以我卫家而言,我卫家在松江府就拥有织坊三十二处,各式纺机两千余,这还没算上依附我卫家的普通百姓,松江纺织繁荣,普通人家基本都有纺机,平日里农忙闲暇织布换取家用,或种桑养蚕以其获利,我卫家也会从这些人手中收购布、蚕丝等物,以补所需。”
\n
“这还没算卫家的其他产业,除蚕丝、布外,卫家还拥有其他产业的工坊、商铺数十处,再加卫家的田地、地产等等。如在以前,许多商品需运至各地销售,可一旦上海开埠,其他暂且不提,仅蚕丝布等直接就可从上海出口售卖给欧罗巴人,不仅省却了之前路途消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