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未来的英国会是如此,世界的变化又是怎样,这些都是未知。但大势不可阻挡,整个世界的改变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大明的皇帝以后要面对的不仅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了,还要面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包括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碰撞,假如依旧抱守残缺,那么历史上的大清如何就是最好的例子,朱慎锥可不想作为继承人的太子朱敏澜忽略这些,成为一个庸碌的帝王。
\n
对太子的培养,或者说对皇室的培养,朱慎锥早在登上皇位后就着手布置了。皇子们的教育他看得格外重,不仅在宫内设置了教习所,而且还规定所有皇子在完成基础教育后必须进入军校学习,军校毕业后还要在军中担任一定职务,以深入了解和熟悉军事,从而掌控军队。
\n
就像太子和宋王都是如此,只不过现在因为宋王外封的缘故,他实际上在军校毕业后的服役并没完成。而太子在军校毕业后,眼下就在总参议府任职,朱敏澜的军职并不高,现在仅仅只是一个安远校(副百户)的军职,平日里做的也都是普通参议的工作,但这个安排效果不错,朱敏澜在总参议府学到了不少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对于军事的了解也更为深刻,再加上军校中还有大量的勋贵子弟和大族子弟包括部分平民子弟,朱敏澜也能通过同学之谊拉拢这些人,从而逐步组建自己未来的班底。
\n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对于太子的培养是各方面的,这也是朱慎锥让太子逐步接手政务,带在身边培养的主要原因。
\n
之前朱慎锥前往归化城会盟,京师这边就是以太子作为监国。在起初,朱慎锥还担心太子因为经验缺乏的缘故监国会出问题,特意走之前留了不少后手安排,以避免一些情况的发生。
\n
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让朱慎锥满意,朱敏澜这个太子虽然经验不足,但做事却不冒进,而且极为谨慎。甚至在皇帝不在京的时候,朱敏澜还抵御住了朝中某些官员的“诱惑”和挑唆,冷静地判断,使得在监国时期国家并没有发生问题,一切安然。
\n
回到京师后,朱慎锥对此很是欣慰,觉得太子成熟了许多,尤其是在那些时候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更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这些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