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1085章 分析
\n
这三年里,郑鸿逵同王夫之一起出使欧罗巴,两人虽是一文一武,但交往的很是不错,而且郑鸿逵也不是纯粹的武夫,他可是读过书的人,甚至在崇祯三年还考中过武举人,假如不是因为后来京中大变,崇祯皇帝被朱慎锥取而代之,说不定郑鸿逵还是一个武进士呢。
\n
武举虽比不上文举,可能考中武举的人怎么可能不通文墨?何况郑鸿逵之前还尝试考过秀才,虽未中但从才学而言已有秀才的程度,仅仅只是运气不好罢了。
\n
这三年的交往中,郑鸿逵和王夫之早就成为朋友了,两人之间也没什么文武之别。郑鸿逵异常佩服王夫之的才学,一路上以副使的身份尽心辅助王夫之圆满完成了出使任务。而王夫之对郑鸿逵同样也是如此,在来往的一路上,他们遭遇过海上风险,假如不是当时郑鸿逵沉着冷静指挥得当,哪来的后来安然返回的可能?
\n
“日渐兄是担心回了京师后被朝廷问罪?”王夫之一言道出郑鸿逵心中的担忧。
\n
郑鸿逵没有回答,可神色却证明了这点。
\n
“你呀你,实在是多虑了。”王夫之见他如此笑道:“你我出使这几年,大明这边发生了什么,朝廷又如何处置郑芝龙的,我同你一样皆是不知,但如日渐兄担忧郑芝龙之事会牵连到自身,我觉得倒不必担忧。”
\n
“这是为何?朝廷眼下已处置了福建水师,郑芝龙郑芝豹兄弟入京安置,而且南北海军已设,郑氏实力基本瓦解,我本就是郑氏族人,郑芝龙的族弟,之前又掌控山东水师,既然是这样,如何又同我无关?”
\n
“你呀,关心则乱!”王夫之伸手点点,当即说道:“当今陛下是如何人物,你我难道不知么?陛下乃我大明不世之明君,正是有陛下在,这些年我大明才能内平叛乱,稳定地方,外御强敌,得以中兴。”
\n
“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