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也就二十出头的模样,身子健壮看模样应该是渡口的劳力。
\n
像这样的人在孟津不算少数,河南一地虽是平原,但因为黄河的缘故耕地其实并不算多,而且大明开国近三百年,宗室封在河南的可是不少,再加上当地大户、士绅、地主等等,两百多年下来土地兼并严重。
\n
之前因为天灾人祸的缘故,河南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等平定了流寇之后,虽因为战乱的缘故略微缓解了土地矛盾,而且这几年朝廷也一直在对河南进行减免税赋和恢复生产,可河南的土地依旧不足以耕作,所以不少地不足或者失地的百姓只能另谋出路,像在孟津这边的百姓就是如此,因为孟津存在的缘故,他们有能力的就在渡口搞个铺子做些小买卖,或者直接靠出卖苦力帮人运货,以赚取收入度日。
\n
这点朝廷也是鼓励的,现在的朝廷和之前不同,随着外贸的展开,尤其是边贸和海贸的缘故,大明目前对商业的容忍和开放要比之前好了许多,再加上朝廷在设置警察司后,新的警察司逐步取代了最初的衙役结构,尤其是在孟津这种地方,管理由当地官府和警察司双重管辖,这也避免了以前常见的诸多破事,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n
可就算这样,河南作为中原之地,百姓的压力同样不小,而且河南向来就是人口大省,仅仅一个河南的人口往往是其他省份的数倍,人口越多,土地越少,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河南的老百姓要想把日子过好并不容易。
\n
“五哥,这告示里说的是真是假?”说话的两人中,一略微年轻的人对同伴问道。
\n
另一人笑道:“怎么?你小子动心了?真打算去台湾府试试?”
\n
“能不动心?这告示里可说的明明白白,只要去了台湾府官府每户就给三十亩地,而且还有八两银子的安家费,另外农具什么的也都由官府拨给,此外免五年赋税,五年后三年赋税减半,给与的土地除不得转让外就是自己的,这可是能传家的地啊!”那人感慨道,边说眼中冒着精光,他虽是农户,可家中早就没了自己的地,从祖辈时就失地了,近百年来一直是当地地主的佃户。可佃户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