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整体而言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山东那边的海贸还没正式开始呢,就算海贸开始要有获利最快也是明年的事了,眼下朝廷增收的赋税数额并不算高,此外南方各地的赋税尚没缴来京师,就算缴到恐怕也远远不够。
\n
朱慎锥名义上已掌控了大明,可实际上真正掌控的只是大明北地的几个省份,而南方虽也听从中央,但私下的小动作不断,尤其是江南那边对朱慎锥有所非议者更是不少,这些人能为己用的寥寥无几,大部分依旧在旁观或者投机。
\n
大明的赋税重地在南方,可自崇祯年开始因为魏忠贤的倒台实际上南方的赋税已大幅度消减,比天启年间要少了几乎70%以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崇祯皇帝不清楚,朱慎锥难道还不知道么?无非就是江南士绅和文官集团对中央的抗衡,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利益,从而导致了这个结果。
\n
朱慎锥现在对大明的情况很是清楚,他没有大张旗鼓地马上就实施各种措施,或者说强压南方开征商税等等。一来是朱慎锥的根基还不稳固,而且他手中的力量基本在北方,南方一时间伸不过去,没有强大的武力压制,南方士绅和文官集团怎么可能乖乖听话?再说了从这些人手里弄钱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必然会造成强烈反弹。
\n
二来南方士绅和文官集团的力量极其庞大,别说在当地了,就连朝堂中都有他们的代言人。其中就包括一直誉为清流的东林党人,另外浙党、楚党等也属于江南一派,他们和东林党虽有政治上的争斗,可在共同利益面前却又有着同盟。
\n
这就和今天温体仁、杨嗣昌的态度一样,这两人虽已投靠了朱慎锥,并被重用,可在文武之争的问题上却站到了同一阵营就是这个原因。
\n
这个问题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更不是杀几个人就能改变的,别说现在朱慎锥只是监国,哪怕他是皇帝也是一样,这是大明政治的弊端,近两百年来大明历代皇帝一直都想改变却从未成功过,哪怕天启皇帝动用了魏忠贤这把刀,差一点就把整个东林党彻底铲除,可实际上依旧没能真正做到,因为就算没了东林党,只要士绅和文官集团存在,这种情况同样会继续延续。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