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身份强压杨廷麟,指出杨廷麟身为御史却言论不当的问题。
\n
至于第二却是放了个大炮仗,一下子把所有人都震惊了。徐宪成居然提出了要彻底恢复京察制度建议,这让温体仁惊愕之余这才完全明白过来为何当初徐宪成不进内阁,反而去当了这个右都御史,闹了半天朱慎锥和徐宪成早就有所准备,暗中布置许久,为了就是这个目的啊!
\n
京察制度看起来普通,可实际上却非常不简单,这是一把利刃,一把针对文官群体的武器。
\n
朱元璋设置这个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有效控制和管理官员,说白了所谓的京察制度其实和后世的纪律委员会制度没什么两样。考核官员的政绩是一点,但更重要的是借用这个制度对官员群体进行审查,其中包括官员在任期间的违规现象,贪腐现象,怠政现象等等。
\n
大明的文官集团多多少少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清官如海瑞天下只有一个,贪官庸官却是多如牛毛。真要查,毛病一抓一大把,谁的屁股都不干净,等到查出问题来,接下来如何处置,这就由不得被查之人了。
\n
当年张居正新政的时候是如何推行的?不就是先靠着掌握京察制度搞垮了一大批政敌,然后又震慑了朝野上下官员,最终大权独揽,从而推行新政么?
\n
张居正从京察制度入手,直接绕过吏部和皇权掌控了官员的人事大权,官员的升降乃至生死几乎都在张居正的手中,哪个官员敢反抗的?这才有之后的大明中兴。
\n
而当张居正死后,新政被废除,张居正改革的心血付诸东流,同时京察制度也变得名存实亡起来。毕竟所有官员都不想自己脑袋上悬着一把刀,一把随时可以落下的刀,把京察制度流于形式,不废自废是最好不过的结果,这样一来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不为呢?
\n
眼下朱慎锥的做法几乎和当年张居正如出一辙,同样是从京察制度入手,而且提出这个建议的又是都察院的二把手徐宪成,无论从各方面来看都无可挑剔,更无法反驳。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