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地,先不说这仗最终如何,仅仅是龚鼎孳死的莫名其妙,自己去了那边绝没好下场。说不定就算躲过皇太极的拦截到了锦州,他杨廷麟接下来也会面对龚鼎孳同样的结果,不是跌死就是战死,或者吃饭噎死?喝水呛死?各种千奇百怪的死法瞬间就从心头冒了出来,让杨廷麟后怕不已。
\n
权衡利弊,最终杨廷麟还是觉得自己的小命最要紧,这样白白送死实在是太不值得了。再说了,受一时的委屈又如何?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年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还受过胯下之辱呢,他杨廷麟今日只不过是效仿古人,有何不可?
\n
终于想通了,杨廷麟也不顾那些望向自己的目光,朝着正位的朱慎锥行了一礼,然后一言不发回到了原来所站的位置。
\n
见此结果,朱慎锥当即宣布此事到此为止,就以方逢年的结论了结。朝廷对龚鼎孳加以抚恤,特以其死战死而论,荫其子为锦衣百户。处置了此事后,对宁前兵备道一职的重设也没人再次提出,这些臣子都是聪明人,哪里不知道现在锦州的局势危险?虽说宁前兵备道之职重要,可这种时候去锦州凶多吉少,谁有这个胆量毛遂自荐?没看见就连刚才叫嚣的杨廷麟都熄火了?如果自己出来再扯这事说不定这个差事就落到了自己头上,大家又不傻,怎么可能这样做?
\n
朱慎锥也没当众征求如何救援锦州的问题,因为他知道这个问题一旦提出根本没什么结果。朝堂上大多数人根本不懂军事,而且还有东林党等人捣乱,在这里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根本讨论不出结果来。
\n
对此朱慎锥只是表态会同内阁、兵部另行商讨,拿出一个妥善的方案,所以今天暂时就不讨论了。这点得到了温体仁和杨嗣昌的认可,有了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的表态,众人也默认了下来,毕竟这件事实在太大,不是普通官员就能插手的。
\n
正当所有人以为今日的朝会就会这样结束时,徐宪成却站了出来。
\n
“殿下,臣有一事要奏!”
\n
“有何事奏?”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