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熊万的解释叶萧才搞懂为什么这次公司这么重视他的这首《偏爱》,如果放在平时不考虑叶萧的特殊性,《偏爱》其实也是妥妥的能被分到S+级别的宣传资源,而这次公司是希望借助这首《偏爱》实现陆瑶从“偶像派”到“实力派”的转变。
陆瑶作为歌手而言其实不论是唱功还是音色都十分出挑,可却因为早期靠着走“颜值”路线一直被公众视为“花瓶”一般的存在,再加上本身一直也没有非常出圈的代表作,虽然有着一定的粉丝基础,人气也很高,但是还是被归类到流量歌手的分类里。
当然作为流量明星的陆瑶也算非常出名,她的人气其实丝毫不比那些超一线歌手要逊色多少,也算是偶像女歌手中的顶流,可问题是走流量明星路线的女歌手其实说到底也就是吃青春饭的,而随着自己年纪不断增大,路会越走越窄。
当然也只是这一个原因,其实相较于实力派,流量明星在业内也存在一定的“歧视”,这种歧视不在于真的会遭到不公对待,而是一种行业内的鄙视,或者说是地位上的差距,流量明星的地位比起那些实力歌手还是差上一节的,而这种差距也许会贯彻歌手的整个职业生涯,甚至直到退圈后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这样一来,不单单是陆瑶,只要是想要继续一直在乐坛发展的流量歌手都或多或少试图在自己三十岁之前,甚至更早一些摆脱掉身上“花瓶”的标签,想要向着实力歌手的身份转变。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一方面是公众的“刻板”印象不是那么容易轻易改变的,尤其是越是流量高的明星破除这种固有印象越难。
而另一方面则是歌手本身也要拿出足够的实力,让公众看到自己确实有被称为实力派歌手的实力,这种转型必然需要歌手去尝试之前没有尝试过的曲风,或者一些其他方面的突破,这样才能突出自己的“不一样了”,只有“极致”的反差并且同时还要完全能驾驭得了这种反差才有可能实现这种身份上的转变。
所以每年有无数流量明星当然也不仅是局限于歌手领域,都在试图转型,为的自然也是能继续在演艺圈“生存”。
可单看歌手而言,最终成功转型的人寥寥无几,这也导致每一个真正转型成功的流量歌手都会受到极大的关注,再加上自身流量本来就比同级别歌手要高,一旦转型得到大众认可,这对于歌手而言无异于一次在口碑和流量的双重加持下的“飞升”!
没错,就是飞升,这个词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几乎每一个转型成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