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它承载着大量关于海底地形的关键数据,是我们了解海底复杂地貌的重要通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稍作停顿,技术员端起水杯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简单来讲,我们在海底的工作就像是绘制一幅巨大而复杂的地图。
我们会测定海里边的山脉、峡谷等众多的参照物。这些山脉、峡谷就如同陆地上的地标建筑,是我们构建海底地形模型的重要依据。
而且,我们会按照严格的时间周期对这些参照物进行定期检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海底的地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板块运动、火山活动等因素都会导致海底地形发生变化。通过定期检测,我们就能够及时捕捉到这些变化,确保我们所掌握的地形信息的准确程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片充满未知的海底世界中进行精确的导航和科学研究。”
说到这里,技术员微微皱起了眉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然而,海底的工作环境和陆地有着天壤之别。
在陆地上,我们可以轻松地建立起便捷的通信网络,无论是通过有线还是无线的方式,信息都能够快速地传递。但在水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水下的通信设备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海水中。海水是一种具有导电性的特殊介质,它会对电磁波产生强烈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这就使得无线通信在水下变得异常困难。
而且,海水还具有腐蚀性,这对通信设备的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确保通信设备不仅要具备高度的可靠程度,能够在恶劣的水下环境中稳定运行,还要有足够的耐海水腐蚀程度,以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员加重了语气,神情变得更加严肃:“并且,我们不能仅仅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
大家要知道,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海域之下,还隐藏着许多复杂的因素。
海域里经常会有敌情和不知名的探索力量。
如今的海洋环境已经不再是一片纯粹的净土,各个国家都在加强对海洋资源的探索和利用,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军事威胁。
海域的空间比空域大多了,这就给我们的防范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所以,为了避免我们的行动被盯上,我们在通信方式的选择上非常谨慎,无线通信基本很少使用。
这样做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们的通信效率,但却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