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说的‘一切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外,还有以下义理:
1. 法界圆融的十玄门思想,主要概括起来就是‘一微尘中含藏着整个法界,每一个事物都蕴含着宇宙万有的信息。’
2. 六相解论,总相(总相是指事物的整体)、别相(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同相(同相指事物的共性)、异相(指事物的个性)、成相(成相是事物的成型)、坏相(是事物的变坏)。当然,事物没有绝对的总与别,同与异,成与坏,这都是相对解。
3. 法界观,法界是《华严经》中对宇宙万有的总称,包含了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事法界是指具体的事物现象;理法界指事物的本质、真理;理事无碍法界说明事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相互融通、没有障碍;事事无碍法界则强调一切事物之间都能圆融无碍,相即相入。
4. 修行位次,经中阐述了菩萨修行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位次,详细说明了菩萨在不同阶段的修行境界和所应具备的品质、能力,引导修行者逐步证悟佛道。
5. 普贤行愿,以普贤菩萨为代表,倡导广大的行愿,包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等十大行愿,修行者通过实践这些行愿,能够积累功德,趋向佛道。”
他们读完记言,屋内茶香袅袅,盛施柔转动着手中的青瓷茶盏,率先打破沉默:“原来‘拈花一笑’的妙处,竟藏在这‘当下即觉’里!就像方才倒茶时,热水注入杯盏的氤氲热气,若我执着于‘倒茶’的动作,便错过了热气升腾的自在模样。只有放下分别,才能体悟这‘如是’的圆觉。”
候韵音摩挲着腰间的旧佩刀,目光深邃:“《法华经》说三乘归一佛乘,让我想起阿爹西域征战。不同兵种战法各异,却都为胜利而战。修行之路虽千万条,可众生本具的佛性并无差别。想起当年厮杀的战场,若能早悟‘知见无见’,或许早已化作护持众生的慈悲。”
魏子豪铺开宣纸,提笔悬在半空:“上师讲的‘一微尘含藏法界’,恰似这未落下的墨点。若心中有了‘横竖撇捺’的执念,落笔便有局限;唯有明白每一笔都含藏万千变化,才能写出圆融无碍的‘字’。修行不也是如此?每个当下都藏着证悟的机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金君宝忽而笑出声,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