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连“立”与“不立”这样的知见也不再过问了,就是成了。
上师接着说道:究竟佛理不在语言文字,亦非思维可及。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正是教人放下知见的拐杖,直接体悟心性本源。如同云开雾散,日月自明,当我们停止以知见构建虚幻世界,不再于镜中抓取影像,便会发现一切万法,性妙圆成。此刻“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但此见已非彼见,而是超越认知局限的如实观照,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般若境界。
读完《妙法西域记》,何晓娜话音刚落,盛施柔轻轻摩挲着手中的念珠,率先开口:"上师说知见如镜中幻影,可我总觉得,若不依靠这些认知,连日常做事都会失了头绪。比如诵经时,若不记住经文字句,又如何修持?"
何晓娜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微笑道:"施柔,你看那竹叶随风而动,却不滞于风。经文是渡船,助我们渡河,但抵达彼岸后,若还背着渡船行走,岂不累赘?知见本是工具,当它成为障碍时,便要学会放下。"
候韵音低头沉思片刻,抬起眼眸道:"晓娜师姐,我想起上师说'刹那即永恒',可我们总在规划未来、追悔过去,如何能真正安住当下?"
"这恰是修行的关键。"何晓娜起身走到案前,展开一幅山水画,"你看这画中山川,若画家执念于勾勒某一笔,便会破坏整体意境。我们的人生亦如此,每个当下都是圆满的瞬间,若能像孩童般纯粹感知,不评判、不忧惧,便是与永恒相应。"
一直沉默的魏子豪突然开口:"师姐,可放下知见后,我们该以何种心境面对世间苦难?若不区分善恶,难道要对不公视而不见?"
何晓娜轻轻摇头:"放下知见,不是麻木不仁。恰如莲花出淤泥,既不染污,又能度化淤泥。真正的智慧,是超越二元对立,在看清事物本质的同时,以慈悲心随缘而行。"
金君宝双手合十,恭敬问道:"师妹,如何判断自己是在如实观照,还是陷入新的知见陷阱?"
何晓娜走到门前,推开窗让阳光洒入:"就像此刻感受阳光温暖,若生起'这阳光真好'的念头,便已落入分别;但若只是纯粹感知,不添加任何评判,便是如实观照。修行不在别处,就在这起心动念之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众人静静聆听,窗外的蝉鸣与室内的寂静交织,仿佛都在诉说着那超越言语的佛理。
盛施柔轻抚衣袂,目光流转思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