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去身心,先修忍辱。
我问上师:既然修忍辱,那么理悟还要不要做呢?
上师回答:理悟不通的人,要修忍辱于顺应六根无为不执的究竟觉见,还是比较难的。菩提自性妙空,顺势则显妙有,这个势就是业力,性空妙有,本自具足。要问如何证得这个道理,“于身见,见身即觉明。于心见,见识即明知”,如此觉明明知,则能超越因果之念,不寻因逐本,烦恼愤怒等情绪就失去了依存的根本。进而即见觉明空性,即见我真,此时便证得“我空”,如此“我空”即得“身心”二空。
我问上师:既然众生本具同一“妙见性体”,为何我所见为我,他所见为他?
上师回答:世间一切所谓“见者”,本无你我之别,“我”与“他”的分别,实为“我相”坚固所致,破除这一执着即可明了真相。
我问上师:若两人在不同地点观察,所见自然不同,难道“见体”会同时显现两种不同的见?
上师回答:世人所见,本质上皆是“见”自身明本,不过是以己见己而已,此种明本,相虽差殊,明何有别呢?别类是人们因心的明了而主观定义的结果。何来两种见体?此见体就如同明白自己在变幻颜色的宝珠,显红色就叫自己红珠,显黄色就叫自己黄珠,世间一切皆是如此道理的名者。众生因识障而妄加分别,也是这个道理。好比平静湖面映出天空与飞鸟,两人观湖,一人见天空,一人见飞鸟,实则所见皆为同一静湖。
我问上师:道理虽懂,但我难以不做分别,要放下对身体、孩子、房子等事物的执着,该如何修行?
上师回答:道学有言,“道”当用当有,不能为贪,你随顺自然,就能放下,那是因为,把一切放不下的六亲挂碍交于道,就没有恐惧。至于死亡等妄见的恐惧,佛道妙心本无生灭,生死之相不过是众生执着虚幻识境,形成种种我相。众生本具佛心道妙,何来生死轮回呢?一切皆为一佛本妙之体,众生妄加分别,才有了不同身形与世事。今生若能念念修佛,念佛,觉醒的愿心便会坚固,当下即能安住佛地,也就是自己的平等心地,乘愿就能妙入自己本心,即为佛子而住世间,亦能随佛于三世流转,不堕苦轮。若不闻佛法,执着业识妄念,便会在六道中轮回,沦为畜生、饿鬼等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妙成龙轻轻合上泛黄的经卷,指尖还残留着古朴的墨香:"原来身心二空不是强行舍弃,倒像是松开攥紧流沙的手,让它漏尽。这忍辱术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