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并不执行政府指令,还在进行军事防御。所以我军北上的部队并不都是一路顺畅,凡是沿途遇到小股抵抗的日伪军,都给予坚决的武力消灭,直到兵临山海关之时,日军连同伪军有2000多人的兵力,在城内顽抗。此时负责攻城的曾克林部选择了分析敌情,谨慎采取军事行动。
原因主要是装备差异,如果我军在山海关强行攻城,以曾克林部当时的装备水平和人数,要正面击穿山海关拥有城防工事的日伪军,还是有很大难度。但也有一个有利的外部因素,苏军进入东北后,攻势猛烈,很快就向南推进,此时已经有部分苏军到达山海关一带。曾克林都认为苏军是友军,为什么我们不与其合作呢?曾主动派出支队,向附近地区的苏军沟通,提出盟国部队共同出击,组成联合部队解放山海关一带。苏军进行了请示,最后双方决定以八路军的兵力为主,苏军优势的炮火协同,相互配合加强进攻实力,联合向山海关城发起攻击。
在八月十九日,按照苏军建议,战前与日方的最后一次会议在城门外不远的一座土屋进行。我军要求敌守军遵照受降要求,主动出城交出武器,但是日方不听这一套,不顾中苏代表的要求,表示根据上级指令,山海关内的2000日伪军只向国民党军缴枪,而不能向眼前这支中苏联军投降,并且狡辩称,山海关地区不在满洲国的范围内,苏联红军的军事行动也是非法的。日军摆出一副冥顽不灵的态度,山海关之战此时已经无法避免了。
30日上午,中苏军队占领了山海关外的前新车站,从而使山海关变为一座孤城。下午5点,苏军密集的炮火划破了山海关的天空,攻城行动正式打响了。苏军的炮火异常凶猛,虽然入境的红军只是进行如同之前欧战中常规的炮兵操作,但是在中国北方日占地区,不管是日军还是我军都多年没有见到过这样强的排炮攻击。苏军方面半个小时的强火力覆盖,大大瓦解了日军的工事和信心,使得我军接下来两个团的攻城任务变得简单了不少,城内守军早已被连续炮击吓破胆,只防守了区区2个小时的时间便遭遇惨败,城内2000名敌军被联军歼灭、俘虏,其中包括300多名日军官兵,山海关战斗胜利结束。这是有明确记载的一次中苏联合作战,而曾克林部也借此战的胜利,成功打到关外,成为第一支进军东北的我军部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巴特尔率骑兵奉命撤回!
……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方面军已经剩火车没中长铁路、中奉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