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紫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和“汧国公”,“公”爵位在封建社会仅次于“王”。唐玄宗李隆基表面上加封赵国珍为汧国公,实际上他是杯酒释兵权,他担心赵国珍功高盖主,成为第二个南诏王,把他手中一部分兵权转交江浩然,毕竟江浩然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文人,又是贵妃娘娘的义子,经过他多次的试探与考验,又把一心追求的胡姬美人赐婚给他,在各个方面,首先这个学生不反对他与杨贵妃的儿媳恋,再者,江浩然是一个刚正不阿,在杀头面前他也敢于直柬,不谓权贵,是一个忠肝义胆之士,在唐玄宗李隆基信任的几个近臣中,江浩然后来居上,他不管去什么地方,都要带上江浩然,有江浩然在身边,他不用动脑筋去思考问题,他会觉得一切都很安全,他的这一决定,在他以后逃往成都时,确实救了他一命,又保住了杨贵妃。
回首李治与武则天当政的五十六年,那堪称唐王朝的“多事之秋”。周边形势如风云突变,急转直下,唐王朝仿若陷入四面楚歌之境,强敌环伺。西北方向,吐谷浑在吐蕃的兵锋之下迅速沦陷,使得唐王朝在河西走廊的战略缓冲瞬间化为乌有。吐蕃旋即与唐在西域展开了安西四镇的激烈争夺,兵戈相向,烽火连天,那片广袤的西域大地一时间成为了双方角力的战场。朝鲜半岛局势亦是波澜起伏,风云变幻。唐王朝历经二十年苦战才艰难掌控的土地,却最终被拱手让与新罗。安东都护府无奈从平壤内迁至辽东,而渤海国又在白山黑水间强势崛起,如芒在背,给唐王朝的东北边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北方在历经三十年相对平静之后,后突厥再度崛起并统一蒙古高原,李靖、李绩昔日平定东突厥与薛延陀汗国的赫赫战功几近付诸东流,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内蒙东部,处于中原、蒙古高原、东北地区关键三角中心地带的契丹与奚族,竟也举族反叛,转投后突厥阵营,与唐王朝公然敌对,边境局势岌岌可危,犹如绷紧的弓弦,一触即发。
李治与武则天这对主宰唐王朝(含武周)长达五十六载的所谓“杰出”帝王,在相继放弃青海吐谷浑、朝鲜半岛、蒙古高原以及内蒙东部等大片疆域之后,方勉强稳定局面。遥想李世民当年,戎马倥偬二十余载打下的锦绣江山,至此已大半凋零。彼时,仅余西域尚在掌控之中,而辽东亦因安东都护府陆路通道断绝且渤海国崛起而名存实亡。待唐中宗、睿宗、玄宗恢复唐室正统,面对的便是这般千疮百孔、仿若一贫如洗的烂摊子,一切只能从零开始,周边尽是虎视眈眈之敌,大唐的复兴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