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置身于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之中,能够深深感受到那“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如同被一阵轻柔的仙风拂面,灵魂都为之颤抖,沉浸在这美妙绝伦的艺术世界中无法自拔。
然而,这幅画的命运却如同大海上漂泊的孤舟,在狂风巨浪中历经无数的艰难困苦和风雨沧桑。它被徐悲鸿先生得到之后,本以为能在先生的呵护下安然无恙,却不想在 1942 年那黑暗如墨、充满苦难的岁月里,竟如一只受惊的小鸟般离奇失窃。这一消息对于徐悲鸿先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心急如焚,宛如一位失去了自己亲生骨肉的父亲,那种痛苦和焦急无法言表。他四处寻找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找回画作的机会,那种执着和坚定,源于他对这幅画深深的热爱和珍视。
在这漫长而艰难的寻找过程中,徐悲鸿先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望,但他从未放弃。为了找回这幅心爱的画作,他不惜花费整整二十万银元,这对于当时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如同天文数字般的巨大代价。但在徐悲鸿先生眼中,这幅画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金钱的衡量,它是艺术的灵魂,是文化的瑰宝,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心中,艺术是无价的,为了守护这份艺术的纯粹,他愿意付出一切。
经过千辛万苦,这幅画终于失而复得。那一刻,徐悲鸿先生的心情如同久旱逢甘霖般激动和欣慰。如今,这幅历经磨难的《八十七神仙卷》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安放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之中,默默地向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诉说着它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它的每一道线条、每一个人物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徐悲鸿先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见证了它在岁月长河中的漂泊与沉浮。那是一段交织着艺术、爱情、执着与命运的传奇故事,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
徐悲鸿购买《八十七神仙卷》的故事体现了他极其敏锐且独到的艺术眼光。从时代背景审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动荡不安,整个世界仿佛是一艘在惊涛骇浪中剧烈摇晃的巨轮,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人们流离失所,生命和财产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经济环境也如风雨中的残烛,摇摇欲坠,极不稳定。通货膨胀严重,货币贬值,人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在这样的艰难时局下,人们更多地关注生活的基本需求,如温饱问题,以及那些能带来实际利益的资产,如房产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