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瓦岗派兵去攻打黎阳仓。这黎阳仓里粮食多了,至今也是大隋朝重兵把守的地方啊。想当年,隋炀帝二征高句丽,就命礼部尚书杨玄感在这黎阳仓向前线督运粮草。杨玄感不是反了吗?他为什么敢反?黎阳仓在他手里头啊!他当时进入黎阳城,大索男夫,取帆布为盔甲,选少壮运夫八千人,杀三牲为盟誓,令各州县之兵汇集黎阳仓。然后,不是请李密为其谋划三策,杨玄感选了下策,要攻打东都洛阳,结果兵败了吗?可惜,黎阳仓也没保住,又落入了隋军之手。朝廷仍然是重兵把守,就防止瓦岗。那瓦岗山对黎阳仓早就虎视眈眈、垂涎三尺了。李密这一次派兵打的旗号就是夺取黎阳仓。
但是,李密并没有真心夺取。他知道黎阳仓重兵把守,过去肯定是个硬仗。这个硬仗并不是说瓦岗打不起,而是现在不能打。一旦瓦岗的士卒在自己手里死太多了。到那个时候,就算打赢了,那可能自己也会背负一个不爱惜兵力的罪名。大家都会想啊:“你给我二十万兵马,那我也所向披靡啊,我也可以硬碰硬啊,反正你李密空手套白狼,这当兵的又不是你的财产,你不心疼,死多少人无所谓。”那谁还服自己呀?所以,现在不是打硬仗的时候。
那为什么还打着去打黎阳仓的旗号呢?这就是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打着这个旗号,敌人全把注意力放在守黎阳仓上面了,其他地方就忽视了、兵力就薄弱了。其实,李密来了一个声东击西——我重点目标在这永济渠上,我不在你黎阳仓上,这黎阳仓只是一个噱头!
李密这个手段特别的高妙啊,让人出了金提关,打着去打黎阳仓的旗号。其实,开始劫官粮、劫官仓,见县平县,见郡灭郡……最后啊,一鼓作气,把这永济渠的一大段子全部给截了,全部划到了瓦岗山的势力范围。等于河北粮道就被瓦岗山给攥住了。一下子,瓦岗山就不愁没粮了。
当时瓦岗山上开展大生产运动,也得自力更生。这当兵也是,平常也得为农。因为这些年,中原大地还老闹灾,不是旱灾,就是涝灾,要么蝗灾,反正是十年九欠收啊。瓦岗为什么遇到瓶颈?这人也多,粮食也不够吃的。这下子把握住了经济命脉,又有了高速公路,一下子,瓦岗山就富起来了。打下永济渠,瓦岗就走出了一条生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到一个月,捷报频传,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岗山之上。而且,很多的穷苦百姓纷纷来投。还有一些那些落魄的贵族也纷纷来投。因为听说了,李密现在是瓦岗之主了,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