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拉起一支队伍,我给您带着,我给您发展着。等我侄儿长大了,或者等哥哥哪一天您也想走这一条路,兄弟我双手奉还!把这所有东西全给哥哥,我给哥哥当下手。我也知道,我就是一介莽夫啊,让我冲锋陷阵,让我杀敌,那我眼都不张罗一下。但是,让我真正地什么称王做主,嘿,我不是那个料。但哥哥您是!我就替你当急先锋!”
“妥了!咱就这么办!”
窦建德就偷偷地花自己的钱召集引诱那些逃避兵役和没有家产的流民。
这个流民非常厉害。您看,历来造反的那大多队伍当中都有流民成分呢。天底下如果产生了一伙子什么都没有的人,没有地、没有家、走投无路的这伙人就称为流民。流民太多了,社会一定不安稳。您想想,人家没法活了,要钱没钱、要家没家,怎么办呢?那就得造反呢。所以,历朝历代都害怕流民,历朝历代的灭亡都跟这流民数量有很大关系。所以,窦建德也招揽了很多的流民。就这么的,偷偷地聚集力量,就招到了几百人呐。最后,窦建德告诉他们:“现在,你们别跟我。我招了你们,自然有人带着你们寻吃寻喝。谁带着你们?孙安祖!孙安祖就是你们的将军呐。于是,就把这几百人交给孙安祖带领,就进入了高鸡泊,在这高鸡泊就落草为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高鸡泊就如同《水浒》上的梁山泊似的,水面又大,都是芦苇丛,所以非常容易隐蔽。孙安祖就在高鸡泊内积蓄着自己的力量。
那窦建德呢?仍然假扮着当他的小官吏,暗地只要是有那些逃兵役的、无家可归的,窦建德就往高鸡泊里指:“你们投奔孙安祖去吧!”
就这么着,两个人一明一暗就开始在这里搞起造反活动了。那按照窦建德的计划——等上几年,我的孩子也大了,然后再看看天下形势。如果天下形势真的不好,我再跟孙安祖合作,再落草为寇去。我先安稳几年。
但,还是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隋炀帝东征高句丽掀起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呀。不光是窦建德、孙安祖他们不安分,附近的渤海郡蓨县有一个人姓高叫高士达,也是忍受不了大隋的压迫,他也举起了义旗了。一时之间,就召集了一千多人,跑到青河郡一带活动。
为了生存,这些挑旗造反的义军也未必都是仁义之师。就是农民起义,这里面也非常复杂。有的起义军,您像瓦岗军,那就是仁义之士,对百姓秋毫不犯,纪律严明。但更多的跟贼匪差不多少啊。为什么历史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