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军俸,只能保证士兵吃饱饭,然后再靠一个抢掠发财的预期来维系,一旦这个预期破灭,军心就崩溃了。
\n
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不可能得到世家豪门的支持,他们没有税收维持军队,他们就只能靠抢掠屠杀,这就是每逢战乱就会导致生灵涂炭的真正原因,不用去美化这些农民起义军,黄巢的军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豪门大户是他们的财源,底层百姓是他们的军粮。
\n
所以每个王朝末期的农民起义造反,最后都是地主阶级取得胜利,原因就在这里,地主阶级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保证军队运转。
\n
朱元璋的成功是特例,因为他的对手是异族,他是得到了汉民族的广泛支持,朱元璋的本质是民族英雄,而不是农民起义军领袖。
\n
要想成就大业,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军俸体系,比如萧夏军队最初是给军俸,士兵每月三贯钱,这是大县城里酒楼伙计一个月的俸禄,士兵自己能免费食宿穿衣,一个月的俸禄是净赚的,所以勉强可以从江淮、荆襄等地招兵,比较富裕的江南就根本招不到兵。
\n
可就算如此,萧夏也不敢多招募,常年维持在十余万人左右,压力太大了,十万军队一个月就是三十万贯,一年就要三百六十万贯,这就逼得萧夏想法设法搞钱,推行盐税、镇压山越豪强、抢掠高句丽等等。
\n
直到大量难民到来后,萧夏才能以低成本招兵,还必须采用欺骗的办法,比如老兵每月三贯钱,新兵每月一贯钱,新兵肯定不满,那就实行士兵等级制度,新兵是三等兵,老兵因为从军时间长是一等兵,给了新兵一个盼头。
\n
但随着江南道领地不断扩张,先后把江南西道、荆湖道、淮西道和山东半岛纳入版图,手中土地大大增加,萧夏就开始用土地来置换俸禄,所有士兵只有在战时状态才会给每月一贯钱的战时补助,然后以每月半亩地支付俸禄,所得土地都是永业田,如果受伤退伍,一次性给三十亩土地作为抚恤,如果不幸阵亡,则一次性给五十亩土地抚恤。
\n
萧夏经历多年的努力,才最终形成了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