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都不是黄台吉的致命打击。
他的致命打击,是整个盛京城沉浸在家家披麻戴孝的哀伤氛围里,偏偏朝鲜使臣的别馆放了一挂鞭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盛京城的朝鲜官员自从崇德登基没行礼,歹青固伦就断了他们的粮,他们也根本接触不到鞭炮。
黄台吉认为是自己的兄弟里面,有人看自己打了败仗,高兴。
这一挂鞭的杀伤力,比阿敏都大。
当天下午,黄台吉就被气得站不起来了。
急火攻心,只来得及拽着多尔衮衣袖说出最后两个字:“别杀。”
多尔衮知道,黄台吉说的别杀,是让他们别杀朝鲜的使臣——出了这样的事,谁都想杀。
但其实这次黄台吉很冤,因为朝鲜使臣的鞭炮,还真不是八旗贵族给的。
前面经历了阿敏的事,爱新贵族的共识,就是黄台吉这个人可能对亲戚过于狠毒,但他做的都是正确的事。
就像那阿敏,放出来就犯浑。
当着几个汉军大将,能说出先收拾汉人财货的话。
说句难听的,那汉兵现在比哪个旗的人都多,让人家有了准备,谁收拾谁的财货啊?
所以这会儿,谁也不会在大方向上反对崇德皇帝过去的主张。
朝鲜使臣的鞭炮,是人家在崇德皇帝登基大典结束后自己拾的,捡了些当时未炸的鞭炮,攒了一挂。
至于为啥会捡这个,就是因为朝鲜王国穷。
大明一直骗人家,说火药是用海水煎炼出来的,朝鲜一直到抗倭援朝的万历时期才知道火药是咋做的。
但知道咋做的也没用,朝鲜缺乏硫黄,硝石的制取和提纯工艺也不能满足需求。
每年贸易和走私加在一起,都不到万斤火药,火药匮乏到宫廷每年过节消耗都不能超过三十斤。
所以别馆的使臣就把扔地上的鞭炮拾回去,本来打算归国之后看有什么用处,但没想到歹青打了败仗灰头土脸,全城吊孝。
朝鲜使臣一高兴,就把那一挂鞭放了。
两名使臣官员及其随从拿下。
这事本来该济尓哈朗办,但济尓哈朗是盛京留守,有嫌疑,因此就交由多尔衮来办。
多尔衮经过审问,根本就不信朝鲜使臣的回答,但到底还是松了口气,直接结案。
这案子太难办。
说白了,崇德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