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会重用他。
就算真重用了,歹青也眼看着没前途了。
以后的局势可以预见,是夏季防御北……不,夏季防御大元帅府,冬季防御大明,全年防御东江镇,一年到头啥事都别想干。
关键防御大明还凑合,东江镇是小偷小摸持续放血,这刘承宗的军队有万历初年辽东明军的架势,是真打不过啊。
这一仗,给杜度脊梁骨都干断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祖父努尔哈赤遗甲效忠大明,攻掠女直诸部,到建立后金反叛大明,乃至如今黄台吉称帝,从未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
他回盛京又能如何呢,在可以预见的政治斗争里,他不是旗主,还没有牛录,根本掺不进去,还有可能因长孙身份被人诟罪,横遭杀身之祸。
再没人比杜度更了解歹青的法律了。
八个字,形同虚设,重而不严。
只要黄台吉想,给人构罪很容易,而且稍有罪责,拿到刑部去议,一议就是论死。
这有历史原因,属于杜度祖父努尔哈赤的遗留问题,黄台吉想改变,但改不了。
老汗攻打女直诸部的时候,既没钱也没粮,甚至没身份,凭各人勇武从骑砍到全战,激发士兵斗志,靠的是一套折银记功的手段。
他这还跟辽东兵不一样,辽东兵能直接拿首级换赏,换官不容易,但只要是真虏首,换赏钱很容易。
但老汗的兵在外面,不敢保证拿一具尸首,辽东那边就真认。
所以只能搞期货白银记功。
为管理军民,犯错重罚,稍有错误便刺耳鼻、割嘴剜眼,大错更是直接杀死。
而为拉拢人心,便在犯错重罚的基础上,创造了折银记功,以银抵罪的方法。
战场上小贵族立功,功劳大些便授予牛录,成为封建主;士兵立功或受伤就会折银。
不是真发到手上银子,当年老汗手里也没那么多银子,只是一种记功单位。
既有箭伤、槌伤、刺伤的区别,也有老汗个人好感的区分,大概一场战斗被伤一处的记功是二到五两。
这个东西能折银抵罪,甚至可以免死。
这也是到黄台吉继位以后,即便对宗室贵族,犯了错刑部就时不时论死的原因,因为谁都知道杀不掉,不往重了写,没办法。
老汗遗留的问题,让打仗越来越多,纸面上的刑罚越来越重,执行却越来越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