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字战车放一轮火炮,骑兵就出去收割一轮,战车向前推进,再放一轮火炮,骑兵再出去收割一轮,循环往复。
俞大猷在大同的安银堡,就以战车一百、步骑三千,以这样的战法,打得数万蒙古兵满地跑。
至于说兵力优势,明军基本上不考虑这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有人考虑过,就是以闯将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军,关内不知兵的文人,把农民军阵型称作‘三堵墙’,其实就是边军普遍使用的一二字阵。
甚至张一川学的那个闯刀阵,底层逻辑也是一二字阵。
只是其兵员素质太差,没有完成战术动作的基础,一字正面迎敌,就被正面打崩;二字两翼分张,则被三面冲烂;二字前后轮换,则会三阵崩溃逃窜。
在战场的表现就成了闯刀阵那种豁出命的惨烈打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和资源,即使用相同的思想和战法,也会形成不同的表现形式。
兵无常势。
正当刘承宗在这边调兵遣将,歹青军阵中的豪格也收到黄台吉的第一道命令:“稳住阵脚,张开左翼,让援军入阵。”
大军在行军中侧翼忽遭袭击,让黄台吉陡然间头疼欲裂,因为他的军队分了两翼十二阵,而他自己在左翼六阵的右侧中阵。
六万人组成的大横队,为了正面接敌快速支援,还是阵中容阵、队中容队、大营包小营的格局,整个军阵横向长度十余里,指挥距离比刘承宗远了好几倍。
在传令兵后面,九牛拖拽的御帐正在军阵中向北碾来,沿途传令骑兵四出,向各旗各部传达调兵命令。
就在豪格见到传令兵的时候,在重新调整方向,正面向北的军阵后方,黄台吉已经派出镶白旗的护军骑兵先头支援正蓝旗。
镶白旗的行军阵内,有甲胄的军兵也正在披甲,准备第二批支援上来;而在豪格的右翼侧后方,正白旗的二百护军骑兵,也正自军阵外侧支援而来。
而在更远的军阵左翼,两黄旗、正红旗以及前锋营、护军营,都干脆连甲都不披,所有骑兵都上马往北边赶。
偏偏就在这个时间差,正蓝旗将方营后方打开,放镶白旗护军入阵,旗下军官高声呼喝援军已至,以激发旗军拼死抵抗的士气和斗志——东南角传来轰隆的马蹄声。
令人头皮发麻的泛音呼唤响彻战场。
一列列人披全装、马挂半甲的北元营骑兵,呼啸着直奔正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