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得回去吹一辈子!
蒋明春的手有些抑制不住的轻微颤抖,只是这种幅度外人很难察觉。
这是肾上腺素飙升的反应。
蒋明春的动作很缓慢,就连低头都像是在做分解动作。感受着台下密集的注视,他略微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刚才我在下面当听众的时候,其实觉得自己还挺沉得住气的。可是现在轮到我讲话了,立刻就露出了马脚,瞧!这只手都打哆嗦了。”
台上的嘉宾,和台下的众人不约而同的发出一声哄笑。
张老也是笑着和旁边的几个大佬解释,这小子讲话一贯喜欢以自嘲的形式,搞气氛。
气氛搞完,蒋明春脑子里的思路也明确了:
“刚才巴金先生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提到了母亲那就避不开要谈谈我们这些孩子们。
拿我自己来说,我从78年开始正式写作。与在座的各位相比,我只能算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这个时期的小孩子是好动的。步子刚刚踩稳,就想要学跑。
所以我总是想寻求文学题材上的突破,想要写出一些新的东西。于是也就有了今天获奖的这篇《雪国列车》。
记得《人民文学》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旧时代文学应向前看》,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几乎是它点燃了我对创作的兴趣。
可随着我慢慢的去写,慢慢的去学习,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我们步入78年之后,一切都在提倡一个“新”字。新文化,新思想,新时代。所有人好像都在朝前看。
朝前看固然是好的,把目光放长远,把思想的风筝放的高高的,就会发现更远更宽广的世界。
可是,路还在脚下!我们的根还在这片土地上!
我们只顾着前面的风景,却忽略了脚下的路,这可是要摔跟头的。”
蒋明春的这番话,让现场的气氛安静了下来。同样也让人感到奇怪。
按理说蒋明春自己就是吃新文学这碗饭的。包括《雪国列车》就是一部纯正的新文学形式。
可现如今的讲话分明是给新时代文学踩了一脚刹车,有种吃完了饭砸锅的嫌疑。
“我记得《雪国列车》刚发表之后,有人评论说,这个作品只是包了一层科学幻想的皮,里面的瓤还是老套的阶级斗争。
可事实是,正是因为它的瓤老套,没有脱离人民,才能在广大的人民群体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