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整个白沟驿前线的战事如火如荼的时候,位于后方的雄州城,此刻也是热火朝天。
老百姓拖家带口在缘边安抚司以及雄州刺史府的安排下,往西南的安新县城转移。
安新县那边早就整理出空余的房子以及各类救灾的帐篷、食物供给北方退下来的普通百姓。
这些在两年前还是属于无人统管的状态,随着新政改革推行之后,整个大宋边境都启动和落实了战争应急管理措施。
作为边境军事体系改革的延续,韩明等人实施了一定程度上转移、保护、安置以及后续的重返家园和重建城市的一整套配置措施。
这种应急管理措施的实行,让大宋边境百姓的生活焕然一新,他们再也不需要担心战争下家园支离破碎后的生存问题。
这些被大宋朝廷纳入了新政国策之中,缺少的相关处理人员从如今庞大冗杂官僚体系中拨出。
他们很多都是寄禄官出身,有官名有待遇,但没有实际职事,这样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以及官僚上升通道。
韩明想要解决‘三冗’问题,不能简单的裁员,这样会导致中低层的官僚合力抵制新政的推进。
但是换个方法,将多余的寄禄官下放到基层锻炼几年,然后在转到职事官(实际管理权)队伍的话,大宋的官场将会有着极其丰富的预备役。
另外就是将多余的中低层寄禄官在往下放,比如老话说‘皇权不下县’,那就让他们全部下到乡村一级充实基层行政管理。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乡村宗族的统治,让国家的政策与话语权落实到每一个人。
这在以往朝代是完全做不到,归根结底还是大宋的‘冗官’,让韩明另辟蹊径,找到了更好处理解决办法。
反正每年的官僚体系中涌入太多人,而大宋底层的乡村也多的是,一个人一个村长位还是绰绰有余。
这样一来,在这样的下放政策扶持下,新政改革再也不是宗族可以随意解释的东西。
想要了解新政政策,去村东头的宣传告示栏看一眼就行,不识字?那好办,村里有专门聘请的师爷全天十二时辰不间断给你解释。
总之就是一句话,一切政策解释权归于朝廷!
最后一个就是新成立的‘边境战争应急管理司’,平日里就是预防天灾人患,战争期间,就是协调各方,保护百姓后撤。
反正对于韩明来说,就是:老子不开除也不裁掉你们,但是别想着白拿朝廷俸禄,都给爷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