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小萝卜头们忍不住手痒,在仆人紧盯下也闹腾了好几日。
除夕夜归家时,大伯和大伯母也都在府里,陈圆润只来得及匆匆到祖母院子,问了声安。
今儿已经是初五了,一大早,她好好拾掇一番,戴着祖母去年给的翡翠镯子,提着皇城准备好的礼物,去祖宅向祖母拜年。
两家未有嫌隙时,出身书香门第的大伯母对陈圆润就已经看不上眼。
她知道二房的闺女是千盼万盼得来的,二弟一家把她宠得无法无天,天天跟在男孩子身后,在外疯跑瞎闹,不成体统。
再瞧瞧她教养出来的几个闺女,各个端庄娴静,知书达理。
妯娌是小商户之女的出身,加上陈二房几个孩子无心上学,整日跟着二弟往商铺里钻,她自然觉着陈家大房的子嗣无论男丁还是女儿的婚嫁,终有一天是要鲤鱼跃龙门,而二房就是泥地里的泥鳅,一身铜臭味,陈圆润一门好婚约,就她这性子,迟早被夫家嫌弃。
这种优越感在自己女儿抢了陈圆润的婚约也不曾削弱,倒是在陈家二房举家搬迁到云烟城后戛然而止。
因为丈夫不善经营,导致大房日子一日不如一日,她才开始惊慌。
即便当年姑爷杨括不负众望,殿试第二十名,自请外放,被授予玉溪县知,正七品。嫁女终究嫁入他家为妇,杨家不过是普通书香门户,还比不得陈家富裕呢。
十年了,她不得不承认二房的经商能力令他们望尘莫及。
因为二房远在云烟城,他们的消息,也只有从和二房关系不错,经常信件往来的三婶那儿得来只言片语,十年如一日的那句“挺好的”。
挺好?去年得知二弟在皇城置下带庭院的府邸,准备给陈圆润作嫁妆,她的心就像一张纸狠狠地揉成一团!
她不想承认也得承认!二房经商有道,即使把公爹留下的产业大部分归了长房,他们这几年在云烟城绝对混得风生水起!
若不是有长子和杨括这个好女婿,长房根本没法和二房比。
自家大姑爷是知州家公子,二女婿不提也罢,三女婿年底任期已满,今年八月下旬赴皇城。官职不仅升至正五品,且身在皇城接触到人脉和资源以及官场磨炼,和在小小玉溪县简直一个天一个地,也是因为他出色的政绩,不出意外,三年后,迎接他的是不可限量的锦绣前程。
陈大夫人时不时在脑海里展望下最有出息女婿的未来,才能平息二房带来的冲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