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虽然易华伟基於“先知”,给出了李阀“真龙潜渊”的高度评价,但当时的李阀確实处於一个极其微妙、甚至可以说是內忧外患的尷尬境地,远不如宋阀那般令人看好。
\n
其一,身份尷尬。
\n
李渊是隋朝重臣,爵封唐国公,与杨广是表兄弟(李渊母亲与杨广母亲是亲姐妹)。在天下人眼中,尤其是在那些尚未彻底绝望、还心存隋室或看重“忠义”名分的士族、官员眼中,李渊是隋朝的皇亲国戚、封疆大吏。
\n
杨广刚死,还是被臣子(宇文阀)弒杀,李渊如果立刻起兵反隋,在道义上会非常被动。他会被视为与宇文阀一样的乱臣贼子,甚至更糟(因为他是亲戚)。这顶“忠臣”的帽子,在乱世初期反而成了沉重的枷锁。
\n
其二,起兵名分不足。
\n
不像瓦岗李密打出“反暴隋、救黎民”的旗號,也不像杜伏威等草莽直接割据,李渊需要一个足够体面、能堵住悠悠眾口、爭取士族支持**的起兵理由。直接说“我要当皇帝”是万万不能的。他需要等待时机,或者製造一个“被迫”起兵的假象(歷史上他后来利用了突厥威胁和隋煬帝已死的消息,打著“尊隋”的旗號,立代王杨侑为帝)。
\n
其三,强敌环伺,自身难保。
\n
北面面临突厥的巨大威胁。太原(晋阳)是李阀的根基,但地处北方边境,直面强大的dtz。
\n
突厥始毕可汗势力强盛,对中原虎视眈眈。李渊如果稍有异动,或者后方空虚,突厥铁骑隨时可能南下劫掠,甚至直接攻击太原老巢。这是悬在李阀头顶最直接、最致命的利剑。李渊必须费大量精力、资源安抚或防备突厥,极大地牵制了他的行动力。
\n
东/东北面有刘武周、宋金刚的崛起。
\n
马邑(今山西朔州)的刘武周在突厥支持下迅速崛起,占据雁门郡,直接威胁太原的侧翼。宋金刚后来也与之合流。他们是依附突厥的强力军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