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的结构……有点意思。”
\n
易华伟捕捉到了卷轴材质中那些精神烙印的独特频率与共振方式。利用特殊载体固化精神信息,形成传承媒介。虽然方式原始,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共鸣’与‘信息固化’的原理,倒是此界规则下一种可行的‘知识传承’手段,比口述心传高效不少。
\n
他的目的并非学习剑典的武功招式——他需要的,是理解此界顶尖武道传承的“规则表达形式”,特别是其中涉及精神层面的运用。这有助于他更深入地理解此界“精神”与“物质”、“意志”与“规则”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将来更巧妙地规避或利用天道排斥积累数据。
\n
片刻之间,《慈航剑典》数千年来积累的武道精粹、精神意境,已被他解析殆尽,如同被翻阅完毕的数据库。
\n
易华伟指尖的紫金真元收回。失去了支撑的卷轴,连同打开的紫檀木盒,一起坠落在地。
\n
最后瞥了一眼那个装着和氏璧的玉匣,没有再去触碰。此行的主要目标已经达成,这方玉玺对他暂时已无大用,强行再动,只会引来更剧烈的反噬,得不偿失。留给此界的纷争作为“燃料”或“引信”,或许更有趣。
\n
他不再看地上的玉匣,目光投向门外铅灰色的天空。那里,云层深处,沉闷的雷鸣再次隐隐传来,却似乎……比之前多了一丝犹豫和迟滞,仿佛在确认着什么。
\n
该离开了。
\n
易华伟迈步踏过破碎的门槛,身影消失在帝踏峰顶凛冽的风雪之中。
\n
身后,偏殿内一片死寂,唯余两个尺许见方的玉匣,静静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散发着温润而孤寂的微光。
\n
……………
\n
帝踏峰一战的消息,如同被山风卷起的雪沫,无声无息,却又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了这个烽烟四起的时代。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