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观。香客进进出出,道士们神情平和。这份乱世中难得的宗教宁静,与山下中原的烽火狼烟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这份宁静与他无关。
\n
故地重游,物非,人非,连承载记忆的“物”也已改头换面。只剩下这座山,这冰冷的石头,这呼啸的山风,是永恒不变的见证。
\n
易华伟最后看了一眼玉女峰的方向,转身,沿着来时的覆雪山道,一步步向下走去。身影很快消失在稀疏的林木和嶙峋的怪石之间。
\n
华山之行结束,该去长安了。
\n
………………
\n
山脚下,官道旁的简陋茶棚。
\n
易华伟坐在最角落的条凳上,面前一碗粗茶,已没了热气。身上裹着厚厚的灰色袍,风帽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线条冷硬的下颌。棚外,硬雪被车轮和脚步压实成冰,反射着冬日惨白的天光。
\n
“店家,来壶热茶!”
\n
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进了茶棚,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背着简单的行囊,面容清俊,眼神温润平和,选了一张空桌坐下,要了一碗热茶,动作自然,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静气度。
\n
年轻人端起茶碗,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棚内。当视线掠过角落里的易华伟时,那温润的眼眸深处,仿佛有极细微的涟漪荡开。一种难以言喻的“异常”感攫住了她。
\n
那人明明就坐在那里,呼吸、心跳、体温都与常人无异,但更深层的存在感却异常稀薄,仿佛融入背景,又仿佛独立于此方天地之外。这感觉,与她修习《慈航剑典》至“剑心通明”之境后,对生命气息的敏锐洞察截然相悖。
\n
“此人…有古怪。”
\n
师妃暄心中默念。剑心通明并非读心术,而是对生灵本质、精神波动、乃至潜在威胁的一种玄妙感应。眼前这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