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妙的平衡。
\n
这份“安稳”,是托庇于“独尊堡”解晖的铁腕与威望。堡中精锐武士巡视四方,震慑宵小,确保着巴蜀境内基本的秩序。解晖便是这方天地的“武林判官”,他的意志,便是蜀地的律法。商旅缴纳着不菲的“平安钱”,农人承受着并不轻松的赋税徭役,但这一切,在听闻中原那无休止的兵灾、流寇、苛政后,似乎都成了可以忍受的代价。毕竟,头顶的这片天,暂时还是完整的,脚下的地,暂时还是自家的。
\n
然而,这份“安稳”之下,并非没有阴影和焦虑。茶馆里,总有消息灵通者忧心忡忡地议论:解堡主与岭南宋阀的盟约似乎有了裂痕?李唐的势力日益强盛,其触角是否会伸向这西南屏障?封锁三峡的兵船,究竟是保境安民,还是断绝了大家最后的退路?富户们悄悄加固宅院,窖藏金银;寻常百姓则抓紧囤积些米粮盐巴,以防万一。物价在缓慢而持续地上涨,尤其是依赖外来的铁器、布匹等物。
\n
这就是乱世中的蜀地,一个巨大的、相对平静的“避风港”。它没有江南水乡曾经的纸醉金迷,没有关陇大地的金戈铁马雄浑气魄,甚至也失去了作为帝国西南枢纽的无限荣光。
\n
但它却拥有着中原无数流民梦寐以求的东西:能种出粮食的土地,相对有序的市井,以及一份在兵荒马乱年代里,足以让人喘息的“太平”。
\n
锦江的水依旧流淌,浣溪畔的浣纱女依旧唱着古老的调子,茶馆的盖碗茶香依旧氤氲。这份脆弱的、依赖于强人守护的安宁,如同笼罩在成都平原上空薄薄的云雾,暂时遮挡了中原的血色残阳,却也让人时刻悬心,不知这云雾何时会被来自山外的狂风吹散。
\n
新收的稻谷入了仓,解晖的独尊堡依旧在成都城北投下巨大的阴影,蜀地,就在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微妙平衡中,小心翼翼地维系着乱世里那份珍贵的喘息之机。
\n
当喧嚣沉寂,万籁俱寂之时,小院便成了他的道场。他盘膝而坐,全力运转《长生诀》。
\n
紫金色的微芒在黑暗中流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