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其名曰这样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但实际结果是,朝廷的收入不仅没有增加,边镇的粮饷还出了问题。
\n
因为变现更容易,边镇的贪腐已经完全失控,军饷常年不足。
\n
而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了明朝结束!
\n
折色法将盐引市场化,这对明朝的伤害是致命的!
\n
因为深知折色法对大明的伤害,所以这个决案朱祐樘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n
但怀恩站在朱祐樘的面前,颤颤巍巍地开口。
\n
“陛下,此折子慈宁宫那边已经同意了,上面批红和印章一个不少……”
\n
“什么?!”
\n
朱祐樘连连冷笑:“好啊,一个内阁,一个后宫,一个司礼监,这是在夺朕的权!”
\n
“既然朕的决定不管用,慈宁宫又为何将折子送到朕的乾清宫来?”
\n
慈宁宫是太皇太后周氏的居所,而批红和印章,则是司礼监两大太监的专权。
\n
明朝内阁有一种特殊的票拟制度,即朝中大小事物,先由内阁拟定意见,将其写于票签上,然后呈送皇帝决策。
\n
在这种制度下,内阁掌握一定的建议权,六部掌握执行权,而决策权则是被皇帝牢牢掌握在手中。
\n
而决策权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御笔批红,做出最后决策。
\n
二是盖上御印,这样奏折才有合法作用。
\n
这两大权力本来是在皇帝手中,但宣宗皇帝为了降低自己的工作量,就在司礼监设立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让宦官来协助自己处理公务。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