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后来我爷爷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黎利作乱之后,非常重视对安南底层百姓的训导。”
\n
“他派出大量的官员,去向安南国境内各种村寨,宣传明军的残暴,和他黎军的仁义。”
\n
“并且称他自己的抗明斗争是仁义之举,要在安民,吊伐之师,莫先去暴。”
\n
“就这样,安南的底层百姓,就对明军有非常强大的抵触之情,而对黎朝更有亲近之意。”
\n
“这几十年下来,恐怕黎朝的这种宣传,更加深入人心,安南百姓对明军的敌视,只增不减啊。”
\n
王越听后,默默点头。
\n
此刻他心中的疑虑尽解,也非常能够理解,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n
说白了,这就是战前的宣传攻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n
第一次征安南时,明军占据大义,以仁义之名,获取了当地安南百姓的支持。
\n
而到了第二次征安南的时候,黎利提前一步宣传,首先占据了仁义的大义。
\n
其实,是否真的仁义,一点也不重要。
\n
重要的是,谁的宣传攻势力度更大,谁更会蛊惑人心。
\n
百姓都是盲从的,他们不会因为对,而站在某一边。
\n
他们只会因为哪边的人多,他们站在哪一边。
\n
思想上也是一样,抱有同样思想的人越多,越会吸引更多的人,主动将自己的思想,与集体的思想进行同步。
\n
人多,他们才会更有安全感,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在思想上,都是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