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慎言,按照保密权限,幼安和完勋有些事情他们不知道,暂时也不能知道。”
\n
是的,自内燃机研发的临门一脚被一个不识字的铁匠踢开后,接到报告的朱由栋立刻让朱逵柚做了一个基本型的内燃机:初步测试,热效比将近10%——这已经和大明目前顶级的蒸汽机差不多了。
\n
然后朱由栋做出的指示是:研发更高动力的内燃机啥的不急,首先要做的是将内燃机小型化,尽快的装到鱼雷上。
\n
要实现这一点,说起来是真的很难——难在发动机小型化,难在规模化生产。但做起来,如果只是解决有无问题的话,还真的不难:大明,或者说中国宫廷的能工巧匠实在是太多了。在历史本位面,顶级的皇家工匠甚至可以在鼻烟壶的内壁上写下整部金刚经——要论微操,此时的中国匠人吊打全世界。
\n
所以,在有了基础的原型内燃机后,不求量产,只求手工制作的话。大明的能工巧匠们完全可以把内燃机等比例的缩小,再缩小,并且做得分毫不差。
\n
当然,纯粹的手工制作小型内燃机,质量是不错的,但是这效率和成本就极高了。不过朱由栋也不在意:这是划时代的热动力鱼雷,水下速度可以超过二十五节,最大潜行距离超过三千米——如此鱼雷,在这个时代,那就是超级大杀器。虽说纯手工的这种鱼雷,大批皇家工匠紧赶慢赶四个月,也就弄出来三十枚。但若是在海战的关键时刻,这三十枚鱼雷突然出现,击沉了那么一两艘敌人的战列舰呢?
\n
佛山号驱逐舰,一是舰龄轻,二是舰长能力强。所以和其他四艘驱逐舰一起,瓜分了这三十枚特殊的鱼雷。作为舰长,冯京第当然是知道这些鱼雷的厉害。而温体仁作为退休首辅,也能从绝密内参上了解到这一情况。但是其他两位,就真的不知道了。
\n
当然,如王翊和董志宁这样的人,绝对不会泄密。但既然新式鱼雷的密级暂时还不是他们能知道的,那温体仁也就马上停住了嘴。
\n
不过这么一闹之后,气氛就稍微有点尴尬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