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磕碰着!”时而快步走到摆放材料的区域,仔细查看材料的分类是否准确,若发现有丝毫偏差,便立即要求重新整理。 当新的一批设备送达时,萧毅亲自上前,与送货人员一同开箱检查。他戴上手套,轻轻抚摸着设备的表面,查看是否有划痕或损坏。每一个按钮、每一个接口,他都要亲自测试,确保其功能正常。 实验台的组装过程中,萧毅更是全神贯注地盯着。工人拧紧螺丝时,他会凑上前去,用手感受螺丝的紧固程度,“再紧一点,不能有丝毫松动,这关系到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整理化学试剂的时候,萧毅对照着清单,逐一核对试剂的种类和数量。他拿起一瓶试剂,仔细查看标签上的说明,“这种试剂要单独存放,千万不能混淆。” 对于实验室的通风系统和电力供应,萧毅也毫不马虎。他与技术人员一起检查通风管道的连接,测试风速是否达标。在配电室,他盯着仪表盘上的数字,确保电压稳定,“这是实验的基础保障,不能出任何差错。” 一整天下来,萧毅未曾停歇片刻,他的身影始终忙碌在实验室的各个角落。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因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重任。
初步设想 经过几天的研究和讨论,团队提出了几个初步的设想。 会议室里,灯光柔和但气氛热烈。巨大的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图表和思路。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一起,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资料和笔记。 一位年轻的工程师率先发言:“我认为,我们可以从生物燃料的方向入手。利用基地周边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特殊的发酵和提炼工艺,获取可持续的能源。”他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画出简单的流程图,详细解释着每一个步骤。 接着,一位资深的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虽然生物燃料是一个可行的方向,但我觉得我们也不能忽视核能的潜力。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更安全、更高效的小型核反应堆技术,那将为我们提供巨大的能量。”他推了推眼镜,拿出一叠厚厚的研究报告,向大家展示相关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另一位成员紧接着说道:“还有太阳能的利用。虽然我们所在的地区光照条件不是特别理想,但通过研发新型的太阳能板材料和能量存储系统,或许也能有所突破。”他打开电脑,展示了一些前沿的太阳能技术研究成果。 这时,一位一直默默倾听的女研究员开口了:“我建议综合考虑多种能源形式。比如,将风能和水能也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建立一个多能源互补的系统,以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地补充、完善着彼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