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地在心中盘算着这场战争的胜负可能性,多次想要打退堂鼓。每一次马蹄声响起,每一次风吹草动,都能让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他望着远方,心中想着即将面对的辽国大军,不禁有些瑟瑟发抖。但在寇准等大臣的不断鼓励下,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宋真宗到达澶州南城时,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澶州城被黄河分为南北两城,北城直面辽国大军,形势最为严峻。而宋真宗却不敢渡过黄河前往北城,他担心自己的安危,毕竟辽国大军就在眼前,那震天的喊杀声仿佛都能穿透黄河的波涛传过来。寇准再次力劝宋真宗渡过黄河,他言辞激昂地说:“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在寇准的强烈要求下,宋真宗终于鼓起勇气渡过黄河,来到了澶州北城。
宋军将士们看到皇帝亲临前线,顿时士气大振,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他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与辽国大军决一死战。而此时,辽国大军在进攻澶州北城时,也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宋军凭借着澶州城的坚固防御工事,以及士兵们高昂的士气,多次击退了辽国的进攻。城墙上的宋军士兵们手持兵器,严阵以待,他们目光坚定,毫不畏惧地面对着辽国的进攻。当辽国士兵攀爬城墙时,宋军士兵们奋力抵抗,用刀枪剑戟将敌人一次次地打退下去。
在一次战斗中,辽国大将萧挞凛在视察阵地时,被宋军床子弩意外射杀。萧挞凛是辽国的一员猛将,他的英勇善战在辽国军中是出了名的。他的阵亡对辽国大军的士气造成了极大的打击,辽国士兵们顿时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他们原本高昂的士气如同遭遇了一场寒霜,瞬间低落了下来。辽国方面开始重新评估这场战争的形势,他们意识到这场战争并非如他们最初所想的那样容易取胜。
在澶州之战陷入僵局,双方都有一对战争的形势有了新的认识,双方都有一定的损失且都意识到继续战争下去对双方都不利的情况下,和谈的可能性开始浮现。
宋朝方面,虽然宋真宗御驾亲征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士气,但他内心深处其实还是希望能够尽快结束战争,恢复和平。毕竟,继续战争意味着更多的军费开支、人员伤亡以及对国内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扰动。每一场战斗,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来购买武器装备、支付士兵们的军饷等;每一个士兵的阵亡,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也会引起社会的动荡。而且,宋朝国内的经济已经因为连年的战争而疲惫不堪,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