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不知发生了何事。
\n
坊间传闻刚起,随着三日后朝廷颁布的昭告,却是将叛乱之事,稍加修饰后公诸与众,百姓一时哗然。
\n
当然,此事事关皇家颜面,又关系到国家根本,为了不让敌国知晓内情后发难,叛乱一事梁帝只能选择隐瞒部分事实,公告成誉王意欲谋逆。
\n
可五万庆历军浩浩荡荡的开拔赶路,加之庆历军主事武将皆是被罚入狱,故而,这种隐瞒也只是表面功夫。只是,事关家国,即使许多人察觉到此事的真相,却也没人胆敢声张。
\n
半月后,靖王入主东宫,登上太子之位。一月后,誉王命绝天牢,誉王妃思念成疾,终是挨不住,随着誉王而去。
\n
闹了数年的夺嫡之争,终究是落下了大幕,而靖王的上位,使得大梁国百姓高呼,齐齐夸赞。不久后,梁帝以年迈为由,命太子萧景琰主政。
\n
也是在这段时日,跟随唐宁学习的六位少年少女,完成了各自的学业。闲散下来的唐宁,在梅长苏的请求下,抓住了在逃的夏江和秦般弱。
\n
从秦般弱口中,两人参与九安山之变的证据被太子呈献给了梁帝,本已打算安享天年的梁帝,更是不愿提审,便下令就地格杀。
\n
也是夏江的提前死亡,使得梅长苏的身份并未真正的暴露。
\n
太子萧景琰虽是察觉有异,但身边之人,对其缄口不言,纵是他有百般猜测,亦是难以得到证实。更何况,太子殿下眼前还有最为重要之事要办,自然没有深挖此事。
\n
一月后的梁帝寿辰,由长公主手持谢玉亲笔血书,在梁帝寿宴上状告谢玉和夏江二人构陷皇长子与赤焰谋逆一案,引来诸多大臣附和。
\n
梁帝愤怒不已,但因为没有梅长苏身份猜测一事,故而,梁帝虽是十分不满,却也拗不过满朝文武。最关键的是,因为他将主政权交于太子手中,使得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