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济转型和科技革命时期,新兴技术产业往往成为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例如,在过去十年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机构投资者通过对这些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和对相关产业政策的解读,纷纷加大对科技行业的持仓比例。以美国为例,在 2010 - 2020 年期间,科技行业的投资热度持续攀升。大量机构投资者买入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的股票,同时也积极挖掘一些处于成长阶段的新兴科技企业。从数据上看,这一时期流入科技行业的机构资金规模逐年大幅增加,科技股在各大指数中的权重也不断提高。例如,纳斯达克指数中科技股的权重在十年间从约 30%上升至超过 50%,反映出市场对科技行业作为未来经济增长引擎的强烈共识。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传统行业的投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机构投资者会相应调整行业配置。在经济扩张期,周期性行业如钢铁、煤炭、有色金属、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需求通常会大幅增加。机构投资者会根据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提前预判这一趋势并增加对这些行业的投资。例如,在我国 2009 - 2011 年的经济复苏阶段,由于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带动了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的需求爆发式增长。机构投资者大量买入相关行业的股票,使得这些行业的股价在短期内大幅上涨,形成了市场对周期性行业复苏的共识。而在经济衰退期,由于需求下降,这些周期性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盈利下滑等问题,机构投资者会减持相关股票,反映出市场对周期性行业下行风险的共识。例如,在 2015 - 2016 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期间,钢铁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机构投资者纷纷抛售钢铁股,导致股价持续下跌,市场对钢铁行业的预期也转为悲观。
此外,产业政策导向对机构投资者的行业配置也有着重要影响。政府出台的鼓励性产业政策往往会引导机构投资者关注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例如,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产业规划和准入标准等政策措施。机构投资者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纷纷布局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从市场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融资规模在过去几年间呈现爆发式增长,众多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例如,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