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应对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产业链上下游跨品种套利案例:光伏产业链中的价格博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伏产业链是一个充满活力但又高度复杂的系统,硅料生产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位于下游,两者之间的价格关系为跨品种套利提供了丰富的机会。
在某一阶段,全球硅料供应出现紧张局面,这一情况就像在产业链中投入了一颗石子,引发了一系列的价格波动。硅料作为光伏产业链的关键原材料,其供应紧张直接导致价格大幅上涨。硅料生产企业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其股票价格在市场预期的推动下也水涨船高。
然而,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却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硅料价格的飙升使得它们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增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它们又难以将成本完全转嫁给下游客户。这导致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股价面临下行压力。
投资者通过对光伏产业链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发现硅料企业股票和光伏组件企业股票的价差出现了异常扩大。正常情况下,根据历史数据和产业链的价格传导机制,两者的价差在 -10 元到 +10 元?价格传导?但在这次硅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价差扩大到 +2 元。
投资者判断这是由于硅料供应紧张这一短期因素导致的价格失衡。在决定套利操作时,投资者仔细考虑了交易规模和风险控制。由于涉及到的企业股票规模较大,投资者采用了基于风险价值(VaR)模型的交易规模确定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波动情况,计算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可承受的最大损失,从而确定了合适的交易规模。同时,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投资者设置了合理的止损和止盈点。
投资者卖出硅料企业股票,买入光伏组件企业股票。在交易执行过程中,考虑到硅料企业股票的流动性较好,但市场关注度高,价格波动可能较大,投资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避免因大量卖出导致价格暴跌而影响套利效果。对于光伏组件企业股票,投资者注意到其流动性在市场下行压力下有所下降,因此更灵活的交易策略,如利用限价订单,在合适的价格区间内逐步完成买入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随着硅料供应逐渐恢复正常,市场价格关系开始重新调整。硅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得到缓解,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减轻,两者的价差开始逐渐缩小。当价差回归到 +10 元左右时,投资者认为套利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