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重点持有一些具有抗跌性的价值股,如业绩稳定、股息率高的公用事业类股票,如电力、水务等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的业务具有较强的刚需属性,受经济危机冲击相对较小。她根据市场波动率的变化,适当增加了债券久期,将债券比例调整为 35%,主要投资于长期国债,以获取更高的固定收益,同时利用债券价格在利率波动下的变化来平衡投资组合风险。现金比例调整为 35%。
到了熊市末期,市场波动率开始逐渐下降,一些股票价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张女士通过深入分析公司基本面、行业前景和宏观经济复苏迹象,开始逐步增加股票权重。她选择了一些在金融危机中受损较小、具有核心竞争力且估值合理的公司股票,例如一些在新兴产业中具有独特技术优势且资产负债表健康的科技公司,以及在传统行业中具有成本优势和市场份额稳定的制造业企业。她将股票权重提高到 40%。债券比例调整为 30%,现金比例调整为 30%。随着市场逐渐复苏,张女士的投资组合为后续的市场反弹做好了准备,在熊市中有效控制了损失,并在市场复苏初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3. 震荡市环境下的调整案例
在 2010 - 2014 年期间的 A 股市场震荡行情中,投资者王先生管理着一个价值 300 万元的投资组合,初始股票和债券各占 50%。
在震荡市初期,市场价格在一定区间内波动,波动率处于中等水平。王先生通过观察市场的短期波动方向和波动率变化来调整投资组合。当市场短期内上涨且波动率略有下降时,他会适当增加股票权重至 55%。在选择股票时,他注重分散投资,包括不同行业、不同风格的股票。他增加了部分新兴产业中的优质成长股,如在生物医药、环保科技等领域具有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公司,这些股票在市场短期向上波动时可能有较好的表现。同时,他也配置了部分传统行业中的低估值价值股,如一些在建材、化工等行业中具有成本优势和稳定现金流的公司,以平衡风险。对于债券,他会减少比例至 45%。
当市场下跌且波动率上升时,王先生会迅速减少股票权重至 40%,增加债券比例至 60%。他利用量化指标和技术分析工具辅助决策,例如,当移动平均线显示短期均线向下穿过长期均线,且相对强弱指标(RSI)显示市场处于超卖状态时,他会坚定地减少股票投资。此外,他还会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债券的久期和品种。如果他预期市场下跌周期可能较长,他会适当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6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