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汉韶,字享天,振武人,一作太原人,唐末五代时期后唐、后蜀军事将领,振武节度使李存进长子。十余岁便在晋国军中效力,至后唐建立时已担任河东牢城都指挥使,因平定麟州蕃落叛乱有功,进拜蔡州刺史,后历镇应州、洋州,官至检校太傅、武定节度使。因征讨凤翔兵败,举地归附后蜀,入则领禁军,出则掌藩镇,领兵攻取凤州,官至守太傅,兼中书令,封乐安郡王。病逝于武信军节度使任上,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尉,谥号忠简。
孙汉韶,唐末晋国将领孙重进的长子,幼年随父改姓李氏,称李汉韶,自幼便很有器量,被李存进推荐给了李克用,十余岁便在晋国军中充任随使军将,后任定海军副兵马使。
唐朝为后梁所取代,但李克用与其子李存勖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以复兴唐朝的名义继续与后梁相对抗。
当时,李汉韶被署为定安军使,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此后又相继担任第五院军使、第二院军使兼都知兵马使,官至河东牢城都指挥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
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史称后唐庄宗,随后灭亡了后梁。
当时,麟州有蕃落叛乱,李汉韶在北京留守孟知祥的推荐下被委以征讨之任,率军讨平了叛乱,因此功,被加授检校右仆射、蔡州刺史。
李存勖在洛阳兴教门之变中被杀,明宗李嗣源即位。
当时,武宁节度使李绍真(霍彦威)、齐州防御使李绍虔(王晏球)、河阳节度使李绍奇(夏鲁奇)等皆奏请朝廷,恢复原有姓名。李汉韶亦于此时恢复本姓,称为孙汉韶,获授竭忠建策兴复功臣称号,超授检校司空,仍旧镇守蔡州。孙汉韶又授检校司徒,并由蔡州移镇应州,担任彰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封乐安县男。
应州,李嗣源的家乡,建有供奉其父祖四代皇帝的宗庙,孙汉韶奉诏修庙有功,得授光禄大夫、检校太保。
不久,因母亲去世,回太原奔丧,并依礼离职守孝,期满除服,又遥领昭武军节度使,进封乐安县子,仍授检校太保,改任武定军节度使,镇洋州,并改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进封乐安县伯。
后来,李嗣源病逝,闵帝李从厚即位,又加授孙汉韶为特进,但孙汉韶因特进之名,犯了其父李存进的名讳,推辞不受,又被改授为检校左仆射,孙汉韶又改授检校太傅,进爵乐安县侯。
当时,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起兵叛乱,唐廷乃命孙汉韶与西京王思同、护国安彦威、山南西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