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平蛮策》,‘蛮夷畏威而不怀德’。”
“若不以强兵严令,以威畏之。微臣恐怕不仅改土归流之策断难施行,事后云南、吐蕃等地还欲复叛。”
“再者!”
“伯温私作《拟连珠》有‘治夷之道,服则畜之,叛则讨之’。”
“因为老臣以为,若不以强兵横扫,不加屠刀。蛮夷断难归服,边陲未必能安!”
朱标微微扶额,脸上多了几分苦笑。
就方才这番话,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李善长早将刘伯温视作恩师。
不过朱标也明白李善长的心思。
所言所论率先提及刘伯温,自然是要证明这番说辞,刘伯温也是认同。
如此即便自己不悦,甚至要降罪。最后也要连同刘伯温一同发落。
有时候朱标还真弄不懂刘伯温和李善长的关系,这两个老家伙早年敌视,如今却成挚友。
现下,又是这有难同当的做派。
朱标真不知道他们两个究竟是关系深厚,还是似先前一般,想看对方遭殃。
“韩国公说了许多,皆是诚意伯所言。”
“可借以战阵推行新策乃是卿此时所奏,难不成卿并无高见?”
再次确认朱标并无极力反对之意。
李善长这才继续说道:“老臣自认理政后勤,伯温不如我。可若是治策平戎,我不如伯温。”
“故而老臣多信诚意伯所言。”
李善长说着,也觉自己始终置身事外显得过于圆滑。
旋即咽了下口水,直言禀道:“老臣以为,改土归流既是朝廷恩旨,那因此恩旨所造的杀业不应太多。”
“若是太过,则有碍陛下圣明。”
“再者陛下曾言,征讨西南的将士半年之内便要动身开往安南。”
“如此算来,大军开往吐蕃、云南,再与当地兵卒激战,算下来便没有多少时间可供推行新策。”
“时间紧急之下,老臣以为将征讨当地不臣与推行新政结合在一起,更能节省时间。”
见朱标不语,似是在仔细斟酌。
李善长顿了顿,转而直接说道:“老臣愚钝,搜肠刮肚却只有此法。”
“还望陛下降罪!”
闻听出言,朱标深吸口气,这才出声道:“韩国公此法也属良策。”
“与其平定云南、吐蕃过后,还需三军将士为平民乱折返亦或是驻军当地,迟滞兵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