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派遣官员治理的理由。
相反,吐蕃、云南等地却并非如此!
“可是陛下。”见火候差不多,李善长继续道:“安南陈氏治国多年,今安南国主陈睨虽稍逊才德,然也可谓中兴明君,其国其民尚且敬奉。”
“云南当地虽与草原类似,诸土司相互攻伐。然段氏一族据云南多年,云南百姓虽不至于心之所向,但提及云南便也离不开段氏。”
“至于吐蕃更不需说,宗政素来合一,其国统治甚坚。”
“纵然此次西南之战,我朝将士蒙陛下威德,平压诸夷。然一旦朝廷划分行省之时,保不齐有当地旧臣借故主之名,教唆百姓,对抗朝廷。”
“因此微臣以为,改土归流一法若想推行云南、吐蕃等地,还需商榷。”
“嗯.....”
待李善长说完,朱标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诚然。
原本朱标想要听到的,绝不是李善长那和稀泥的言论,更不是满朝臣工不问缘由拱手称颂。
此时李善长所言,正是朱标想要听到的。
同时!
李善长说的这些个情况,也的确让朱标感到棘手。
也就在朱标仔细琢磨,该如何改善改土归流好推行至云南、吐蕃等地时。
却听李善长语调一沉,表情也变得很是小心道:“若不经商榷贸然施行,老臣只怕朝廷费时费力划分行省过后,当地百姓再行反叛,功尽唐捐。”
“韩国公耸人听闻了!”
詹同见朱标略有愁容之下,李善长竟还不知收敛。
于朱标沉思之际,詹同猛地出声反驳道:“历来新策皆有反声。”
“纵是利国利民,百好之策,也都来不缺反对之声。”
“商公变法强秦百年,世族反对之声盈道不绝。”
“可商公变法终是强秦,使世居西夷之地的老秦出关争雄,更是为秦定六国打下基础。”
“所以只需新策果为良策,属实为民便可施行!”
“何以定之为良策?”李善长眉头一紧,立时问道:“王介甫所言青苗之法可为良策?”
“可最后呢?”
提及王安石变法,那自然也绕不开所谓的青苗法。
王安石集团发现每逢青黄不接之时,百姓多以田地里的青苗作为抵押,从商人手中借贷银钱粮米。
等到庄稼成熟后百姓再向富商偿还贷款,以及高额利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