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倒不是担心朱标打算对偏远部族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不能成功,实在是朱标完全不需要有半分创新。
且不说如今大明国力基本盘稳定至极,后世纵然出现个稍显愚钝的帝王,只要不是一举将大明的家底全数败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大明依旧是不世盛朝,继续沿用羁縻政策虽不会使朝廷实在掌握云贵川藏等偏远地区,可云贵川藏也定然会与大明朝廷相安无事,维持表面上的君臣关系。
最为主要的。
乃是对朱标这位帝王来说,他现有的功绩足可以彪炳千秋。
甚至因老朱早早传位给朱标,后世因此还会对老朱的评价更上层楼。
别看朱标距今登基尚且不过五个年头,可将草原划分为行省,征讨高丽,灭绝倭国。
此等武功,历代君王少有人能出其右。
论及文治。
开创工科,准百姓改籍,创办朝廷商行,兴盛海贸。
还有建立三司不仅从制造诸多火器,充实武备。更是寻出高产种子,使如今大明粮产翻了十数倍。
此等文治,何等璀璨!
历代文臣多尊崇无为而治的汉文帝,对颇有建树、开创浮华盛世的唐玄宗之流多有鄙夷。
可李景隆、冯诚二人几乎可以肯定,后世文人必不会将朱标与玄宗之流相提并论。
甚至还会将朱标这位帝王抬高至汉文帝之上。
毕竟朱标所缔造的盛世,不是文人士大夫的盛世,更不是官老爷的盛世。
大明今日的繁荣,是切切实实着落在寻常百姓家的米缸,还有贩夫走卒脸上的笑意。
正因如此。
在冯诚、李景隆二人看来,朱标完全不用冒险再推行什么新的政策。
哪怕明日朱标驾崩,那朱标也是后世读书人打心底里敬仰的圣主明君。
眼下那所谓的改土归流一旦出现差错,引的偏远部族心生怨言,朱标在后世心中的圣君形象必然会大打折扣。
“冯诚,依你之见,明日朝会陛下提及废羁縻政策,推行改土归流之时。”
“咱们几人该如何表态?”
“这.....”
见李景隆说话的同时,邓镇、徐允恭,甚至就连朱樉、朱棣他们都齐齐看向自己,似是要他拿个主意。
冯诚犹豫片刻后,表情很是苦恼回应道:“倘若明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