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等原因失去土地和封号,降为庶民;有的庶民,因为技有专长获得诸侯宠信,成为贵族。
封建制度的逐渐瓦解,即孔子所说周朝“礼崩乐坏”的时代开始了。
各种知识的官方代表散落民间,为了生计,凭他们的专门知识或技能开始开馆授徒,他们有的以教授经书为生,有的因谙习礼仪而成为人家婚丧嫁娶、祭祀、或其他礼仪的司仪,这些人被称之为“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能耐的人找不到工作,自己的本事丢了又可惜,那怎么办?教徒弟吧。各种技艺流传于民间,天下就这么乱了。
从此,“师吏”始分,百家诞生。
冯友兰先生认为,儒家出于文士,墨家出于游侠,道家出于隐者,名家出于辩者,阴阳家出于方士,法家出于法术之士……
六经一直是周王室教育贵族子弟的教材,孔子将六经由私学传授给庶人子弟,有教无类,可谓是“第一位教师”,“孔夫子”之名就此广为流传。
如果说孔子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君子,那么墨子就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
墨家盖出于游侠。
西汉刘向的《淮南子》也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汤蹈刃,死不旋踵”的记载,足以说明墨家是一个武士组织。
黄易有部穿越小说《寻秦记》,里面的主人公项少龙乍到战国时代,遇到的第一个武师便是墨子传人元宗,凭借墨子剑法在战国末期所向披靡,可见墨者武艺之精。
墨者便源于丧失了权力和爵位的军事专家,世袭武士,他们散落全国,为维持生计受人雇佣,被称之为“侠”或“游侠”,处在了社会的下层。
儒家是贵族的儒家,墨者是平民的墨者。
儒家讲文,墨家讲武,不斗争才怪,于是他们就打起来了……
墨家因为其思想根源上的缺陷,慢慢便没落了,不再流行于世。
值得一提的是,墨家严密的组织形式和对于鬼神的信仰敬畏,仿佛是宗教的雏形,或许后来道家入教,正式借鉴了墨家的组织形式……”
……
“无聊吗?”
下课后,任无锋边领着秋伊人往下一课的地点走,边问道。
“学习,进步,怎么会无聊呢?”
秋伊人看着男人,微笑道,“有时候我只恨自己每天还得浪费时间睡觉,不能二十四个小时都用在学习上。”
“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