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全面的发展还是在法国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时期。
1588年到1601年法国决斗成灾,20年里巴黎就有8000名贵族、绅士在决斗中毙命。
一言不和,便以决斗决胜负。
“我们去郊外吧”,成为人们最熟悉不过的挑战语言。
上流社会巨大的人员伤亡,导致了王室及贵族阶层的警觉与恐惧,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为此发出禁令不许决斗,然而直至1627年甚至将一位公爵处决也仍然未能平息决斗热。
而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盛行的欧洲决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击剑的爱好和需要,又不至于伤害生命,一种剑身较短并呈四棱形,剑尖用皮条包扎的新型剑被设计出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并得到广泛开展,这便是现在花剑的雏形。
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法庭上正式规定击剑者的服装:男士要穿浮花织锦的外衣和斗篷,下身穿着马裤和长筒袜;贵妇也要身穿丝绸和缎子制作的马甲或坎肩式上衣,同时配合讲究的发型。
从此,在欧洲的习武厅、击剑厅及专业学校里,花剑的击剑方式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
1776年,法国着名击剑大师拉?布瓦西埃发明了面罩,这一发明使击剑运动进一步走上了高雅道路。
它不但使得击剑从粗暴、流血、生死相斗中解放出来,也为击剑攻防技术的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条件和保障。
人们戴上面罩、手套,穿上击剑服,就可以安全地进行一连串的攻防交锋,面罩的问世是击剑运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法国随之成为当时欧洲击剑运动的发展的中心。
18世纪末,匈牙利人对东方波斯人、阿拉伯人及土耳其人早期骑兵用的弯型短刀,进行了改革,于剑柄上装配了一个象弯月形的护手盘,在击剑时可以起到保护手指的作用。
后来,意大利击剑大师朱赛普?拉达叶利将它进一步改进,使它能在击剑运动和决斗中使用,克服了象弯月形的护手盘笨重的缺点,并根据骑兵作战的特点,规定有效部位为腰带以上,这便成为现代佩剑的前身。
从此,人们在从事击剑时就可以自由地选择花剑、重剑和佩剑。
19世纪初,在法国击剑权威拉夫热耳的倡议下,将花、重、佩这三种不同式样的剑的重量再加以减轻,同时对一些技术原理及战术意义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一些欧洲国家经常开展竞赛活动。
击剑运动由此逐渐成为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