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面色苍白,却神色冷静。太医随行,见他无恙,颔首。
“司马徽再请代摄?”李渊盯着萧惜霜,“可有实据?”
萧惜霜低声道:“试探之举。此人邀赵将军登殿面,意在显示自己掌控格局。”
李渊抿嘴:“我身虽虚,却不能让他岔出这股浪潮。朕需你同他当面对阵,你可愿为朕护驾?”
赵云飞紧握袖中戒环,双眼坚定:“臣愿为陛下挡此腥风血雨。”
几日后,紫禁城里,人声鼎沸。司马徽身着青衫,气度非凡,一行文吏簇拥,卷宗密密麻麻。
在晶莹宫灯下,他朗声朗诵改革议案——议政府、科举清直、赈济灾荒……每一句皆直击人心,文士频频颔首。
赵云飞伫立一旁,眉头微皱。他忽感司马徽目光如电,扫过自己,似笑非笑,如在问一句:
“你去拿戒环了吗?”
场内一片哗然。李渊强打精神,轻敲几下龙案:“司马卿所言极有破局之理。然此举牵动大唐政局,还望三思。”
司马徽单膝跪地:“陛下圣断,臣自当进守纲常。”
这一瞬,赵云飞心跳骤止——他终于明白一个关键点:司马徽若执令,朝堂兵权极可能靡掉一半。少子李世民既为战功正盛,未来格局将彻底变换。
他轻咳,一改嘲讽口吻:“或许陛下可与司马卿订定限期,而非彻底转官政……”
司马徽眼含精光:“限期?今若不变,恐终成木已成舟。”
皇城内争论数日,最后李渊决定:司马徽可参与决策,但必须与李世民、李建成联署——凡重大政令,皆需三方确认。权力不是一个人的,却能压制套路代行。
司马徽表面点头,眸光藏锋。他转向赵云飞,轻啜茶香:“赵将军,你可知为何我愿与太子两位并肩?因为我知你在。”
赵云飞心下一震。
与此同时,暗中,萧惜霜与秦叔宝调动旧部,四处搜索那消失戒环的线索。夜深人静,二人于禁苑侧道发现一角密帐——帐下宝光闪,似有暗物藏匿。萧惜霜轻声:“小心,可能埋伏。”
但就在她伸手撩帐刹那,帐篷内闪现一道人影!那人阴冷一笑,缓缓将一块白布裹成包裹:“你们找这?”
萧惜霜朗声:“交出戒环!”
那人忽扬手,露出熟悉手势——正是李安仁曾用的。面纱掀起,露出一张若有若无带笑的脸:“赵云飞回宫继续演戏吧,等他一出,无人回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