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的眼神中必须流露出恐惧与惊慌,但又不能过于夸张,要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在太空中面对未知危险时的本能反应 。
操作仪器的场景同样充满挑战。太空中的仪器对于普通人来说本就十分陌生,而刘逸菲还要在没有真实仪器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她要清楚地记住每一个按钮的位置和功能,手指在空气中精准地点击、滑动,仿佛面前真的有一台复杂的仪器。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表情也要随着仪器上显示的数据变化而变化,或紧张、或欣慰、或焦急,通过这些细微的表情变化,向观众传达角色内心的情绪和想法 。
与消失的同伴对话的场景,更是对刘逸菲表演信念感的巨大考验。
她要对着空荡荡的空间,想象同伴就在面前,语气、表情、眼神都要如同真实对话一般自然。
当同伴 “传来” 好消息时,她的脸上会绽放出喜悦的笑容;当听到令人担忧的情况时,她会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关切与焦虑。她必须完全沉浸在这种虚拟的对话情境中,让观众也能感受到角色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
尤其是与男主角马特分离的那场哭戏,刘逸菲面前只有一个小小的标记点,代表着马特的位置。没有真实的人物在面前,她却要演出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与不舍。
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然后顺着脸颊滑落,她的身体微微颤抖,嘴唇也在轻轻抽搐,通过这些细腻的表演,将角色内心的悲痛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对着空气的表演,需要极强的信念感,要让自己完全相信眼前的虚拟情境是真实发生的,这对于任何一位演员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在拍摄过程中,刘逸菲面临着体能透支和身体束缚的双重挑战。太空服的穿着让她行动极为不便,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付出比平时多几倍的力气。
长时间的拍摄,常常让她累得气喘吁吁,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总是咬牙坚持。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在太空中的状态,她还专门进行了体能训练,增强自己的耐力和力量,以确保在拍摄时能够展现出最真实的效果 。
而在心理上,要深度代入角色的孤独感,对刘逸菲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太空的寂静、无重力的迷失、与地球的隔绝,这些抽象的感受需要她通过具体的表演传达给观众。她常常在拍摄间隙,独自一人沉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