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卿听闻,脸色瞬间变得十分凝重,原本温润的眼眸此刻满是严肃,他下意识地握紧拳头,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与不解:“我们的方案明明是经过深思熟虑,一心一意为了百姓的福祉着想,他们为何如此冥顽不灵,就是不肯理解和支持呢?”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大脑飞速运转,冷静分析道:“他们之所以反对,归根结底是担忧工程一旦失败,不但会让朝廷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付诸东流,还会严重影响朝廷的声誉,导致民心不稳。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得拿出更具说服力的证据,实实在在地证明这个方案不仅切实可行,还能带来巨大的益处。”
于是,我们当机立断,紧急召集了水利专家、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精通账目核算的账房先生。大家围坐一堂,再次对方案展开细致入微的评估和完善。水利专家们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结合实地考察的数据,对河渠的走向、堤坝的高度和宽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反复论证;工匠们分享着以往施工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账房先生们则对着密密麻麻的账目数据,仔细核算每一笔开支,力求让预算更加精准合理。同时,我们还广泛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从周边地区成功的小型水利工程,到历史上类似工程带来的积极影响,详细地向众人阐述工程的预期效果和收益。此外,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风险应对方案,涵盖了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资金短缺、技术难题等各种突发状况,确保万无一失。
连云卿和逍遥王带着这些凝聚着众人心血的资料,再次踏上进京之路。他们深知,此次朝堂之上的辩论至关重要,关乎着整个工程的命运。在朝堂上,气氛紧张得仿佛能点燃空气。连云卿站在大殿中央,身姿挺拔,声音洪亮而坚定,详细阐述了工程的重大意义和长远价值。他列举出一个个精确的数据,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有理有据地反驳了保守派大臣的观点:“父皇,此工程虽存在一定风险,但从长远来看,利远大于弊。一旦成功建成,南方地区的农田灌溉将得到极大改善,粮食产量必然大幅提升;河渠连通后,漕运也将更加便捷,商业往来频繁,经济必将迎来飞速发展,百姓们也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惠及千秋万代的好事啊,还望父皇明鉴!”
然而,保守派大臣们并不打算轻易妥协,他们眯着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固执,继续刁难,提出了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试图抓住方案中的漏洞。有的质疑工程的技术可行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