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通讯四大领域的文化传媒领域“胜利号”了。
\n
尤其是在其成功并购英格兰电磁电报公司之后,这艘舰船不仅能印刷,还能传播。而在社会舆论方面,它不仅能记录,更能制造。
\n
帝国出版的扩张从不依赖舰炮,而是依赖专栏里的排比句、精致的封面与电缆中跳跃的电磁信号。
\n
信息即是力量,报道就是预言。
\n
在文化传播领域,它已经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的舰队街后生,而是成为了为舰队街其他杂志社指引方向的新航标:它正准备踏上那条通往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康庄大道。
\n
伦敦证券交易所尚未迎来新年敲钟,帝国出版集团的预认购计划就已在舰队街外传得沸沸扬扬。
\n
而这一次,传得最凶的不是小报贩子,而是金融城的那些精明的老派银行家。
\n
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同一件事——电报。
\n
“印刷术让我们传播思想,而电报,让我们预测未来。”这句语调略显夸张的评语出自《经济学人》的新任主编、亲身经历了金十字车站皇家窃案的詹姆斯·朗沃斯先生。
\n
詹姆斯·朗沃斯,这位由《泰晤士报》传奇主编托马斯·巴恩斯一手栽培起的记者,曾因深入高加索地区追踪报道切尔克斯人反抗沙俄暴政的事迹,以“切尔克斯的良心”之名在英国名声大噪。
\n
而在今年初,朗沃斯先生正式接受帝国出版集团的邀请,从《泰晤士报》转投《经济学人》,正式接任主编职务。
\n
或许转投这个词儿听起来令人不大舒服,因为考虑到帝国出版集团与《泰晤士报》之间存在的控股关系,帝国出版集团董事会更愿意将其称之为内部提拔。
\n
在《泰晤士报》的第七版,在《经济学人》的内页折栏,在《英国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